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31页 |
1.1 课题背景与来源 | 第11-12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来源 | 第12页 |
1.2 概念阐述与界定 | 第12-16页 |
1.2.1 遗址 | 第12-14页 |
1.2.2 遗址博物馆 | 第14-16页 |
1.2.3 论文研究范围界定 | 第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4 论文研究的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23-27页 |
1.4.1 遗址博物馆调查研究的迫切性 | 第23页 |
1.4.2 遗址保护与展示研究的必要性 | 第23-26页 |
1.4.3 遗址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性 | 第26-27页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7页 |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7-29页 |
1.6.1 研究对象、内容 | 第27-28页 |
1.6.2 主要调查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1.7 论文框架 | 第29-31页 |
2 调查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31-44页 |
2.1 调查研究步骤 | 第31-32页 |
2.1.1 准备阶段 | 第31页 |
2.1.2 调查阶段 | 第31页 |
2.1.3 研究阶段 | 第31-32页 |
2.1.4 总结阶段 | 第32页 |
2.2 调查研究具体方法 | 第32-37页 |
2.2.1 文献调查法 | 第32页 |
2.2.2 访谈调查法 | 第32-34页 |
2.2.3 实地观察法 | 第34页 |
2.2.4 问卷调查法 | 第34-36页 |
2.2.5 比较研究法 | 第36-37页 |
2.3 调查研究对象 | 第37-39页 |
2.3.1 调研地点 | 第37-38页 |
2.3.2 选择原则 | 第38页 |
2.3.3 调研时间 | 第38-39页 |
2.4 调查研究内容 | 第39-43页 |
2.4.1 遗址 | 第39页 |
2.4.2 遗址博物馆 | 第39-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遗址博物馆案例调研分析 | 第44-174页 |
3.1 金沙遗址博物馆 | 第44-59页 |
3.1.1 金沙遗址概况 | 第44-45页 |
3.1.2 祭祀区遗址概况 | 第45-47页 |
3.1.3 祭祀区遗址所采取的保护模式 | 第47-49页 |
3.1.4 金沙遗迹馆设计 | 第49-53页 |
3.1.5 遗迹馆展陈设计 | 第53-57页 |
3.1.6 金沙遗址公园运营、管理 | 第57-58页 |
3.1.7 调研小结 | 第58-59页 |
3.2 熊家冢考古遗址公园——车马坑遗址博物馆 | 第59-76页 |
3.2.1 熊家冢墓地概况 | 第59-61页 |
3.2.2 车马坑遗址概况 | 第61-62页 |
3.2.3 车马坑遗址所采取的保护模式 | 第62-64页 |
3.2.4 车马坑遗址保护厅设计 | 第64-73页 |
3.2.5 车马坑遗址保护厅的展陈设计 | 第73-74页 |
3.2.6 熊家冢考古遗址公园运营、管理 | 第74-75页 |
3.2.7 调研小结 | 第75-76页 |
3.3 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分馆——田螺山遗址现场馆 | 第76-91页 |
3.3.1 田螺山遗址概况 | 第76-79页 |
3.3.2 田螺山遗址保护模式 | 第79-81页 |
3.3.3 田螺山遗址现场馆设计 | 第81-86页 |
3.3.4 田螺山遗址现场馆展陈设计 | 第86-89页 |
3.3.5 田螺山遗址现场馆运营、管理 | 第89-90页 |
3.3.6 调研小结 | 第90-91页 |
3.4 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 | 第91-112页 |
3.4.1 鸿山墓群遗址概况 | 第91-92页 |
3.4.2 丘承墩墓遗址概况 | 第92-96页 |
3.4.3 丘承墩墓遗址所采取的保护模式 | 第96-98页 |
3.4.4 鸿山遗址博物馆设计 | 第98-106页 |
3.4.5 鸿山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 | 第106-110页 |
3.4.6 鸿山遗址博物馆运营、管理 | 第110页 |
3.4.7 调研小结 | 第110-112页 |
3.5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 | 第112-130页 |
3.5.1 遗址概况 | 第112-116页 |
3.5.2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保护模式 | 第116-118页 |
3.5.3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设计 | 第118-124页 |
3.5.4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 | 第124-128页 |
3.5.5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运营、管理 | 第128-129页 |
3.5.6 调研小结 | 第129-130页 |
3.6 汉阳陵博物馆——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 | 第130-153页 |
3.6.1 汉阳陵遗址概况 | 第130-131页 |
3.6.2 陵外藏坑遗址概况 | 第131-134页 |
3.6.3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遗址所采取的保护模式 | 第134-136页 |
3.6.4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设计 | 第136-143页 |
3.6.5 汉阳陵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展陈设计 | 第143-150页 |
3.6.6 汉阳陵帝博物馆运营、管理 | 第150页 |
3.6.7 调研小结 | 第150-153页 |
3.7 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博物馆 | 第153-173页 |
3.7.1 遗址概况 | 第153-156页 |
3.7.2 兵马俑遗址所采取的保护模式 | 第156-158页 |
3.7.3 兵马俑遗址博物馆设计 | 第158-166页 |
3.7.4 兵马俑遗址博物馆展陈设计 | 第166-172页 |
3.7.5 兵马俑遗址博物馆运营、管理 | 第172页 |
3.7.6 调研小结 | 第172-17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173-174页 |
4 结论 | 第174-181页 |
4.1 选址 | 第174页 |
4.2 建筑造型与体量要求 | 第174-175页 |
4.3 功能配置 | 第175页 |
4.4 展示设计 | 第175-176页 |
4.5 工程技术 | 第176页 |
4.6 遗址微环境 | 第176-177页 |
4.7 建设遗址保护厅前,必须明确遗址的保护方式 | 第177页 |
4.8 遗址历史环境保护 | 第177-178页 |
4.9 遗址博物馆运营、管理方面: | 第178-179页 |
4.10 遗址考古与遗址博物馆(遗址保护厅)建设时效性变化关系 | 第179-181页 |
致谢 | 第181-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84页 |
图表目录 | 第184-190页 |
附录一 游客问卷调查表 | 第190-194页 |
附录二 遗址博物馆调查表 | 第194-198页 |
附录三 针对博物馆管理者问卷调查表 | 第198-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