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细胞的离体培养论文

猪毛菜再生体系的构建及碳酸酐酶βCA6转水稻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9-22页
    1.植物光合作用研究进展第9-12页
        1.1 C_3植物的光合过程第10页
        1.2 C_4植物的光合研究第10-12页
            1.2.1 C_4植物三条脱羧途径第10-11页
            1.2.2 C_4植物主要光合优势第11-12页
    2.猪毛菜属的结构和生理学分析第12-14页
        2.1 猪毛菜C_3型,中间型,C_4型光合作用之间的过渡第13页
        2.2 猪毛菜属的分布和生理作用第13-14页
    3.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第14-15页
    4.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第15-17页
        4.1 气孔是水分和CO_2气体交换的重要通道第15-16页
        4.2 离子和有机物对气孔运动的影响第16页
        4.3 植物CA介导下的二氧化碳调控气孔运动相应机制第16-17页
    5.植物碳酸酐酶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5.1 C_3与C_4植物中碳酸酐酶的异同第17-18页
        5.2 碳酸酐酶的类型第18-19页
        5.3 拟南芥βCA6的相关研究第19-20页
    6.植物启动子研究第20-22页
        6.1 启动子种类第20-21页
        6.2 GbSLSP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研究第21-22页
第二部分 实验论文第22-59页
    第一章 猪毛菜愈伤组织诱导第22-36页
        1.实验材料第22-23页
            1.1 植物材料第22页
            1.2 化学试剂第22页
            1.3 仪器设备第22页
            1.4 常用培养基第22-23页
        2.实验方法第23-30页
            2.1 猪毛菜无菌苗的培养第23页
            2.2 猪毛菜愈伤组织的诱导第23-25页
                2.2.1 不同条件组合诱导愈伤组织第23页
                2.2.2 不同的激素组合诱导愈伤第23-25页
            2.3 猪毛菜愈伤组织的分化第25-30页
                2.3.1 不同的激素组合诱导愈伤组织的分化第25-30页
        3.实验结果第30-36页
            3.1 猪毛菜愈伤组织的诱导第30-33页
                3.1.1 不同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的情况第30页
                3.1.2 不同的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情况第30-31页
                3.1.3 多种激素组合对形成愈伤的情况第31-33页
            3.2 猪毛菜愈伤组织的分化第33-36页
                3.2.1 多种激素配比对愈伤分化的影响第33-36页
    第二章 过量表达ATβCA6的转基因水稻及GbSLSP启动子在水稻中的研究第36-59页
        1.实验材料第36-40页
            1.1 植物材料第36页
            1.2 菌种及载体第36页
            1.3 化学试剂第36页
            1.4 实验仪器第36页
            1.5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第36-40页
                1.5.1 试剂的配制第38-40页
                1.5.2 引物序列第40页
        2.实验方法第40-49页
            2.1 2×CTAB微量法提取DNA第40-41页
            2.2 Biozol法提取水稻总RNA(小量法)第41页
            2.3 RNA质量检测第41-42页
            2.4 反转录PCR第42页
            2.5 半定量RT-PCR第42-43页
            2.6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第43页
            2.7 双酶切载体和PCR产物第43-44页
            2.8 载体和目的条带的连接第44页
            2.9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第44-45页
            2.10 E.coli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第45页
            2.11 菌种保存第45页
            2.12 GUS染色的方法第45-46页
            2.13 水稻愈伤的诱导第46页
            2.14 水稻转化第46-47页
            2.15 植物干鲜重的测定第47页
            2.16 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测量第47-48页
            2.17 植物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蒸腾速率的测定第48页
            2.18 植物叶片呼吸速率的测量第48页
            2.19 植物植株高度的测量第48页
            2.20 植株叶绿素的测定第48-49页
        3.实验结果第49-59页
            3.1 水稻保卫细胞特异性启动子的研究第49-52页
                3.1.1 GbSLSP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9-50页
                3.1.2 转基因植株的获取和鉴定第50-51页
                3.1.3 GUS染色的结果第51-52页
            3.2 βCA6在水稻中的功能研究第52-59页
                3.2.1 T_1代的筛选与鉴定第52-53页
                3.2.2 转基因株系的鉴定和转基因株系βCA6表达检测第53-54页
                3.2.3 βCA6转基因水稻生理指标测量第54-59页
讨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附录1第68-69页
附录2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根系耐旱的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野生花生全基因组SSR标记的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