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根系耐旱的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0页
    1.1 干旱概述第11页
    1.2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伤害第11-13页
        1.2.1 干旱胁迫诱导的光系统伤害第11-12页
        1.2.2 干旱胁迫诱导的渗透伤害第12页
        1.2.3 干旱胁迫诱导的活性氧代谢第12页
        1.2.4 干旱胁迫诱导的膜系统伤害第12-13页
    1.3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第13-18页
        1.3.1 转录因子与植物的抗旱性第13-14页
        1.3.2 渗透系统的变化与植物的抗旱性第14页
        1.3.3 抗氧化系统与植物的抗旱性第14-15页
        1.3.4 不饱和脂肪酸与植物的抗旱性第15页
        1.3.5 激素代谢与植物的抗旱性第15-18页
    1.4 玉米耐旱研究进展第18页
    1.5 转录组研究概况第18-19页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第二章 干旱处理时间的确定第20-24页
    2.1 实验材料第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2页
        2.2.1 自交系培养方法及干旱时间点确定方法第20页
        2.2.2 玉米根系总RNA的提取第20-21页
        2.2.3 cDNA的合成第21-22页
        2.2.4 半定量实验确定干旱处理时间点第22页
    2.3 实验结果第22-23页
    2.4 讨论第23-24页
第三章 干旱处理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第24-30页
    3.1 实验材料及处理第24页
        3.1.1 实验材料第24页
        3.1.2 材料处理第24页
    3.2 实验方法第24-25页
        3.2.1 干旱处理玉米幼苗鲜干重的测定第24页
        3.2.2 干旱处理玉米幼苗根长的测定第24页
        3.2.3 干旱处理条件下玉米幼苗O2?·和H2O2的测定第24-25页
        3.2.4 干旱处理条件下玉米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第25页
        3.2.5 数据统计分析第25页
    3.3 实验结果第25-29页
        3.3.1 干旱处理对玉米幼苗表型的影响第25-27页
        3.3.2 干旱处理对玉米幼苗含水量以及根长的影响第27页
        3.3.3 干旱处理对玉米幼苗O_2~(?·)和H_2O_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27-29页
    3.4 讨论第29-30页
第四章 干旱处理下玉米幼苗根系转录组测序分析第30-95页
    4.1 实验材料及处理第30页
        4.1.1 实验材料第30页
        4.1.2 材料处理第30页
    4.2 实验方法第30-38页
        4.2.1 植物总RNA的提取第30-31页
        4.2.2 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第31-32页
        4.2.3 转录组数据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第32-33页
        4.2.4 差异表达筛选第33-34页
        4.2.5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第34-38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8-87页
        4.3.1 测序结果统计分析第38-49页
        4.3.2 差异基因个数统计第49-50页
        4.3.3 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第50-52页
        4.3.4 干旱处理后相关转录因子表达情况第52-56页
        4.3.5 次级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第56-65页
        4.3.6 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差异基因第65-72页
        4.3.7 ROS清除系统的差异基因第72-73页
        4.3.8 激素相关的差异基因第73-87页
    4.4 讨论第87-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芥菜型油菜黄籽基因定位及其功能验证
下一篇:猪毛菜再生体系的构建及碳酸酐酶βCA6转水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