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1 干旱概述 | 第11页 |
1.2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 第11-13页 |
1.2.1 干旱胁迫诱导的光系统伤害 | 第11-12页 |
1.2.2 干旱胁迫诱导的渗透伤害 | 第12页 |
1.2.3 干旱胁迫诱导的活性氧代谢 | 第12页 |
1.2.4 干旱胁迫诱导的膜系统伤害 | 第12-13页 |
1.3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 | 第13-18页 |
1.3.1 转录因子与植物的抗旱性 | 第13-14页 |
1.3.2 渗透系统的变化与植物的抗旱性 | 第14页 |
1.3.3 抗氧化系统与植物的抗旱性 | 第14-15页 |
1.3.4 不饱和脂肪酸与植物的抗旱性 | 第15页 |
1.3.5 激素代谢与植物的抗旱性 | 第15-18页 |
1.4 玉米耐旱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5 转录组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干旱处理时间的确定 | 第20-2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2.2.1 自交系培养方法及干旱时间点确定方法 | 第20页 |
2.2.2 玉米根系总RNA的提取 | 第20-21页 |
2.2.3 cDNA的合成 | 第21-22页 |
2.2.4 半定量实验确定干旱处理时间点 | 第22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2-23页 |
2.4 讨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干旱处理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24-30页 |
3.1 实验材料及处理 | 第24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3.1.2 材料处理 | 第2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3.2.1 干旱处理玉米幼苗鲜干重的测定 | 第24页 |
3.2.2 干旱处理玉米幼苗根长的测定 | 第24页 |
3.2.3 干旱处理条件下玉米幼苗O2?·和H2O2的测定 | 第24-25页 |
3.2.4 干旱处理条件下玉米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3.2.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5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25-29页 |
3.3.1 干旱处理对玉米幼苗表型的影响 | 第25-27页 |
3.3.2 干旱处理对玉米幼苗含水量以及根长的影响 | 第27页 |
3.3.3 干旱处理对玉米幼苗O_2~(?·)和H_2O_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27-29页 |
3.4 讨论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干旱处理下玉米幼苗根系转录组测序分析 | 第30-95页 |
4.1 实验材料及处理 | 第30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4.1.2 材料处理 | 第3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0-38页 |
4.2.1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4.2.2 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 | 第31-32页 |
4.2.3 转录组数据与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 | 第32-33页 |
4.2.4 差异表达筛选 | 第33-34页 |
4.2.5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 第34-38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87页 |
4.3.1 测序结果统计分析 | 第38-49页 |
4.3.2 差异基因个数统计 | 第49-50页 |
4.3.3 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 | 第50-52页 |
4.3.4 干旱处理后相关转录因子表达情况 | 第52-56页 |
4.3.5 次级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 | 第56-65页 |
4.3.6 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差异基因 | 第65-72页 |
4.3.7 ROS清除系统的差异基因 | 第72-73页 |
4.3.8 激素相关的差异基因 | 第73-87页 |
4.4 讨论 | 第87-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