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及防范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12-17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三、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第17-31页
    第一节 理论基础第17-22页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7-19页
        二、金融脆弱性理论第19-20页
        三、监管套利理论第20-22页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22-29页
        一、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影响研究第22-24页
        二、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成因研究第24-26页
        三、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量化研究第26-27页
        四、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防范研究第27-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二章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特征、分类及主要问题第31-44页
    第一节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特征第31-35页
        一、与传统金融信用风险相同的特征第31-33页
        二、与传统金融信用风险不同的特征第33-35页
    第二节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分类第35-39页
        一、按违约主体划分第35-37页
        二、按借款人还款意愿划分第37-38页
        三、按信用风险来源划分第38-39页
    第三节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主要问题第39-43页
        一、逾期率居高不下第39-40页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对借款人信用风险的防控能力较差第40-42页
        三、P2P网络借贷平台欺诈屡禁不止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成因与传导第44-55页
    第一节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成因第44-52页
        一、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微观成因第44-47页
        二、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宏观成因第47-52页
    第二节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传导第52-54页
        一、传导条件第52页
        二、传导方式第52-53页
        三、传导过程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量化分析第55-78页
    第一节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量化模型的选择第55-67页
        一、几种常用的信用风险量化方法的介绍第55-63页
        二、几种常用的信用风险量化方法的对比分析第63-65页
        三、CreditRisk+模型的选择第65-67页
    第二节 基于CreditRisk+模型的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量化分析第67-77页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的采集第67页
        二、指标参数的计算第67-72页
        三、行业分组和频带划分第72-76页
        四、非预期损失结果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微观层面的防范第78-91页
    第一节 P2P网络借贷借款人信用风险的防范第78-86页
        一、建立借款人信用风险预警系统第78-83页
        二、加强对借款人的信息管理第83-86页
        三、规范P2P网络借贷平台对借款人信用风险的管理流程第86页
        四、制定借款人信用奖励政策第86页
    第二节 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风险的防范第86-90页
        一、尽快完成P2P网络借贷平台备案登记第87页
        二、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内控管理第87页
        三、强化落实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资金存管制度第87-88页
        四、加大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息披露力度第88-89页
        五、加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文化建设第89-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宏观层面的防范第91-109页
    第一节 完善P2P网络借贷征信体系第91-104页
        一、我国P2P网络借贷征信体系的现状第91-93页
        二、P2P网络借贷征信体系的国际经验借鉴第93-98页
        三、我国P2P网络借贷征信体系的模式设计第98-101页
        四、P2P网络借贷征信体系的保障措施第101-104页
    第二节 加强P2P网络借贷行业自律第104-106页
        一、完善P2P网络借贷行业自律管理机制第104-105页
        二、充分发挥P2P网络借贷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第105-106页
        三、发挥交易双方对行业自律的无形作用第106页
    第三节 完善P2P网络借贷法律法规体系第106-108页
        一、进一步完善P2P网络借贷行业的法律法规第106页
        二、完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市场准入制度第106-108页
        三、完善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退出制度第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结论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8页
附录第118-120页
后记第120-121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宏观金融风险:量化、积累与传染机制研究
下一篇: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的法律规制--基于中美比较法视角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