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4-3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37页 |
1.2.1 桩网复合地基应用现状 | 第15-19页 |
1.2.2 桩网复合地基设计理论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2.3 桩网复合地基土拱及加筋理论研究现状 | 第23-37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7-39页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8-39页 |
2 透明土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 第39-60页 |
2.1 引言 | 第39-42页 |
2.2 透明土的物理性质与配制 | 第42-45页 |
2.3 透明土的基本力学性质 | 第45-59页 |
2.3.1 直接剪切试验 | 第46-52页 |
2.3.2 三轴剪切试验 | 第52-5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3 基于透明土的桩网复合地基可视化模型试验 | 第60-108页 |
3.1 引言 | 第60页 |
3.2 模型试验装置设计 | 第60-70页 |
3.2.1 动载加载系统设计 | 第61-65页 |
3.2.2 激光系统 | 第65-67页 |
3.2.3 相机自动记录系统 | 第67-68页 |
3.2.4 动态采集系统 | 第68-70页 |
3.3 试验材料 | 第70-80页 |
3.3.1 模型箱设计 | 第70-75页 |
3.3.2 透明土配置 | 第75-76页 |
3.3.3 桩、网和传感器 | 第76-80页 |
3.4 试验步骤 | 第80-82页 |
3.4.1 制备桩网复合地基试样 | 第80-81页 |
3.4.2 加载设备、激光、数据采集仪调试 | 第81页 |
3.4.3 加载采集过程 | 第81-82页 |
3.5 试验方案 | 第82页 |
3.6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82-106页 |
3.6.1 试验结果与工点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第82-86页 |
3.6.2 路基应力传递分析 | 第86-93页 |
3.6.3 动载下桩土动应力比分析 | 第93-94页 |
3.6.4 动荷载传递频谱分析 | 第94-97页 |
3.6.5 路基高度对土拱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97-100页 |
3.6.6 土工格栅层数对土拱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0-102页 |
3.6.7 动荷载频率对土拱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2-104页 |
3.6.8 动荷载幅值对土拱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4-10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4 基于离散元的桩网复合地基数值模拟 | 第108-142页 |
4.1 引言 | 第108-109页 |
4.2 PFC模型建立 | 第109-116页 |
4.2.1 颗粒流原理分析 | 第109-111页 |
4.2.2 模型建立 | 第111-116页 |
4.3 “土拱结构”宏细观力学分析 | 第116-123页 |
4.3.1 接触力的分布规律 | 第116-121页 |
4.3.2 应力分布规律 | 第121-123页 |
4.4 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3-140页 |
4.4.1 上覆土体高度变化 | 第123-125页 |
4.4.2 有无格栅影响 | 第125-130页 |
4.4.3 动静荷载作用 | 第130-14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40-142页 |
5 铁路路基桩网复合地基设计 | 第142-163页 |
5.1 铁路路基桩网复合地基结构受力特性初步分析 | 第142-145页 |
5.2 基于合理拱轴线及悬链线的桩网复合地基路基土拱、格栅受力及荷载分配 | 第145-151页 |
5.3 铁路路基桩网复合地基结构的安全实用设计 | 第151-162页 |
5.3.1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 第151-153页 |
5.3.2 桩网复合地基路基设计常用参数 | 第153-156页 |
5.3.3 桩网复合地基系统受力分析与安全设计 | 第156-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62-16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63-167页 |
6.1 结论 | 第163-166页 |
6.2 展望 | 第166-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9页 |
附录 A | 第179-18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89-19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