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7页 |
二、理论意义 | 第7页 |
三、实践意义 | 第7-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一、文献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比较分析方法 | 第13页 |
三、多学科综合分析法 | 第13页 |
四、案例法 | 第13页 |
第四节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 | 第14-22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14-17页 |
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概念和起源 | 第14-15页 |
二、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基本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节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17-22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二、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 | 第22-27页 |
第一节 紫金矿业环境污染事件及其争议焦点 | 第22-24页 |
一、基本事实 | 第22-23页 |
二、反映的问题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 | 第24-27页 |
一、规范形式有待完善 | 第24页 |
二、缺乏具体的披露准则 | 第24-25页 |
三、披露范围有限 | 第25页 |
四、监管不到位 | 第25-26页 |
五、责任追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26-27页 |
第四章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国外立法经验 | 第27-32页 |
第一节 美国的相关立法 | 第27-29页 |
一、美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框架 | 第27-28页 |
二、美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特征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日本的相关立法 | 第29-30页 |
一、日本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框架 | 第29-30页 |
二、日本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特征 | 第30页 |
第三节 对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启示 | 第30-32页 |
一、明确环境信息披露的范围 | 第30-31页 |
二、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相结合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 | 第32-41页 |
第一节 建立合理的规范形式 | 第32-33页 |
一、提高立法等级 | 第32-33页 |
二、建立逐级多层次制度体系 | 第33页 |
第二节 建立统一的披露准则 | 第33-35页 |
一、细化披露标准 | 第33-34页 |
二、统一披露方式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内容 | 第35-36页 |
一、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名录 | 第35页 |
二、规定公开范围的例外情况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健全环境信息披露监管 | 第36-38页 |
一、加强政府监管 | 第36-37页 |
二、建立健全第三方监督 | 第37-38页 |
第五节 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和激励机制 | 第38-41页 |
一、完善环境信息披露责任追究 | 第38-39页 |
二、健全激励机制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