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

论PPP协议的法律性质

内容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一、引言第10-18页
    (一) 问题缘起第10-11页
        1. 案情简介第10页
        2. 法院判决理由第10-11页
        3. 问题缘起第11页
    (二) PPP国内背景介绍及问题的提出第11-13页
    (三)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第13-15页
        1. 行政合同说第13-14页
        2. 民事合同说第14-15页
        3. 混合性质合同说第15页
    (四) 立法司法实践现状第15-17页
    (五) 小结第17-18页
二、PPP基本问题的厘清——中德比较视角第18-25页
    (一) PPP的定义第18-21页
        1. 德国观点第18-19页
        2. 中国观点第19-20页
        3. 中德比较思考第20-21页
    (二) PPP的时代背景和新的行政法基本理念第21-22页
        1. 德国PPP背景及理念介绍第21-22页
        2. 中国当前PPP背景第22页
        3. 中德比较思考第22页
    (三) PPP项目类型第22-24页
        1. 德国理论研究第22-23页
        2. 中国现状介绍第23-24页
        3. 中德比较思考第24页
    (四) 小结第24-25页
三、“二阶理论”——来自德国行政法的启示第25-32页
    (一) 德国针对PPP规范问题的讨论第25-26页
    (二) “二阶理论”的提出第26-28页
        1. 国家角色转变导致的行政法基础理念变化第26-27页
        2. “二阶理论”的首次提出第27-28页
    (三) “二阶理论”在德国的发展第28-30页
        1. 从利益说到修正主体说第28页
        2. 从行政私法理论到新行政法学第28-30页
    (四) “二阶理论”在德国实践中的具体适用第30-31页
    (五) 小结第31-32页
四、PPP协议的法律性质——“二阶理论”为进路第32-45页
    (一) 对我国当前PPP协议定性的主要观点的评析第32-34页
        1. 行政合同说第32-33页
        2. 民事合同说第33-34页
        3. 混合性质合同说第34页
    (二) 运用“二阶理论”认识PPP协议的法律性质第34-37页
        1. “二阶理论”的适用性第34-35页
        2. 政府付费型的委托模式第35-36页
        3. 使用者付费型的特许模式第36-37页
    (三) 理论层面的可行性分析第37-41页
        1. “二阶理论”的理论基础——修正主体说和新行政法学第37页
        2. 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第37-39页
        3. 特许经营合同的性质第39-41页
    (四) 实践层面的合理性分析第41-44页
        1. 政府付费型委托模式:招投标行为+政府采购合同第41-42页
        2. 使用者付费型特许模式:行政特许行为+特许经营合同第42-44页
    (五) 小结第44-45页
五、启发与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战后日台关系发展探源
下一篇: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与存在焦虑关系研究: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