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拟除虫菊酯水解酶的基因克隆、表达和酶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符号与缩略语说明第15-16页
前言第16-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41页
    第一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简介第17-19页
    第二节 菊酯类杀虫剂在环境中的残留和对非靶标生物的毒害第19-21页
        1 菊酯类杀虫剂在环境中的残留第19-20页
        2 菊酯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毒害第20-21页
    第三节 菊酯类杀虫剂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第21-30页
        1 菊酯降解菌株的分离第22-23页
        2 菊酯的微生物降解途径第23-25页
        3 菊酯水解酶的纯化和基因克隆第25-27页
        4 羧酸酯酶结构和催化机制第27-28页
        5 菊酯的手性毒性及降解第28-30页
    第四节 菊酯类杀虫剂残留的微生物修复第30-32页
    第五节 菊酯微生物降解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本研究的意义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41页
第二章 菊酯降解菌株JZ-1的鉴定和降解特性研究第41-85页
    第一节 菊酯降解菌株JZ-1分类地位鉴定第41-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52页
            1.1 菌株、培养基第42页
            1.2 生长温度测定第42页
            1.3 菌株pH耐受范围和最适pH测定第42页
            1.4 菌株耐盐性和生长最适盐浓度第42页
            1.5 Biolog检测第42-43页
            1.6 API 20 NE检测第43-44页
            1.7 呼吸醌系统分析第44页
            1.8 多胺模式分析第44页
            1.9 极脂组分分析第44-45页
            1.10 细胞壁脂肪酸分析第45-46页
            1.11 核糖体16S rDNA序列分析第46-48页
            1.12 G+C mol%的测定第48-49页
            1.13 DNA-DNA杂交第49-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64页
            2.1 形态及特征第52-53页
            2.2 生理生化特征第53-57页
            2.3 化学分类第57-60页
            2.4 基因型分类第60-62页
            2.5 结论和新种描述(附英文对照)第62-64页
    第二节 菌株JZ-1的降解特性研究第64-7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4-67页
            1.1 菌株、试剂第64页
            1.2 菌株JZ-1对菊酯降解的测定第64-65页
            1.3 温度和初始pH值对菌株JZ-1降解菊酯效率的影响第65页
            1.4 金属离子对菌株JZ-1降解菊酯效率的影响第65页
            1.5 碳氮源对菌株JZ-1的生长和降解菊酯效率影响第65-66页
            1.6 菌株JZ-1接种量对菊酯降解效率的影响第66页
            1.7 菌株JZ-1粗酶液的制备第66页
            1.8 菌株JZ-1降解氯氰菊酯的代谢产物鉴定第66页
            1.9 菌株JZ-1对部分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和相应酶活测定第66-67页
            1.10 菌株JZ-1对顺/反式氯菊酯和氯氰菊酯的降解第6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7-77页
            2.1 菌株JZ-1对菊酯的降解第67-69页
            2.2 温度、初始pH和金属离子对降解的影响第69-70页
            2.3 碳氮源对菌株JZ-1生长和降解菊酯效率影响第70页
            2.4 菌株JZ-1接种量对菊酯降解效率的影响第70-71页
            2.5 菊酯水解酶活性和诱导类型第71-72页
            2.6 菌株JZ-1降解氯氰菊酯的代谢产物检测第72-75页
            2.7 3-苯氧基苯甲酸下游产物检测第75-76页
            2.8 菌株JZ-1对顺反异构体的选择性第76-77页
    本章讨论第77-79页
    本章小节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5页
第三章 菊酯水解酶(PytH)的基因克隆、表达和酶学特性研究第85-129页
    第一节 菊酯水解酶(PytH)的基因克隆第85-10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6-93页
            1.1 所用菌株和质粒第86页
            1.2 酶、试剂和培养基配方第86-87页
            1.3 鸟枪法构建基因文库示意图第87-88页
            1.4 高效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88-89页
            1.5 总DNA提取第89页
            1.6 质粒DNA少量提取第89页
            1.7 质粒DNA快速检测第89页
            1.8 总DNA部分酶切体系建立第89-90页
            1.9 凝胶电泳回收酶切片段第90-91页
            1.10 酶连体系第91-92页
            1.11 转化和基因文库的构建第92页
            1.12 基因序列分析第92-93页
            1.13 阳性克隆降解菊酯农药检测第9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3-101页
            2.1 菌株JZ-1总DNA提取和Sau3AI酶切第93页
            2.2 阳性克隆的获得第93-95页
            2.3 阳性克隆测序和ORF分析第95页
            2.4 pytH核酸序列分析第95-96页
            2.5 pytH启动子预测第96页
            2.6 PytH氨基酸序列分析第96-99页
            2.7 信号肽分析第99页
            2.8 PytH二级结构预测第99-101页
    第二节 菊酯水解酶(PytH)蛋白原核表达和纯化第101-11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1-106页
            1.1 试剂和培养基第101页
            1.2 所用菌株和质粒第101页
            1.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第101页
            1.4 菊酯水解酶基因PCR扩增第101-102页
            1.5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102-103页
            1.6 菊酯水解酶表达菌株构建和诱导表达第103-104页
            1.7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104-105页
            1.8 表达菌株质粒和表达的稳定性第105页
            1.9 PytH蛋白的Ni-NTA亲和层析纯化第105-106页
            1.10 平板法检测融合表达的菊酯水解酶PytH活性第106页
        2 结果与方法第106-110页
            2.1 PCR扩增的菊酯水解酶基因第107页
            2.2 菊酯水解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第107-108页
            2.3 菊酯水解酶蛋白的纯化第108-109页
            2.4 表达菌株在传代过程中质粒和表达的稳定性第109-110页
    第三节 菊酯水解酶(PytH)酶学特性研究第110-12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0-115页
            1.1 试剂和培养基第110页
            1.2 PytH分子量测定第110-111页
            1.3 等电点pI的测定第111页
            1.4 PytH活力测定第111-112页
            1.5 温度对PytH活力影响第112页
            1.6 pH值对PytH活力影响第112-113页
            1.7 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对PytH活力影响第113页
            1.8 PytH对菊酯立体异构体的选择性第113页
            1.9 PytH定点突变第113-11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5-122页
            2.1 分子量测定第115-116页
            2.2 等电点pI测定第116-117页
            2.3 PytH对不同底物的动力学常数第117页
            2.4 PytH热稳定性和最适温度第117-120页
            2.5 PytH酸碱稳定性和最适pH值第120页
            2.6 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对酶活力影响第120页
            2.7 PytH对菊酯降解的立体异构选择性第120-121页
            2.8 PytH突变体的活性第121-122页
    本章讨论第122-124页
    本章小节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9页
全文总结第129-131页
博士论文创新点第131-133页
附录第133-151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专利申请第151-153页
致谢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修·阿诺德批评思想研究
下一篇:爱丁堡学派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