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导论: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存在”的寻根之思 | 第10-31页 |
1.1 论题提出的缘由及其理论依据 | 第10-15页 |
1.1.1 论题提出的缘由 | 第10-14页 |
1.1.2 论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1.2 论题研究现状的述评 | 第15-23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的述评 | 第15-21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的述评 | 第21-23页 |
1.3 论题研究内容与创新 | 第23-26页 |
1.3.1 论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1.3.2 论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1.4 论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6-28页 |
1.4.1 论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26-27页 |
1.4.2 论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27-28页 |
1.5 论题研究的意义 | 第28-31页 |
1.5.1 论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28-29页 |
1.5.2 论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29-31页 |
第2章 人的存在与发展:一种本体理念的设置 | 第31-59页 |
2.1 人的存在与发展:历史阐释和理论自觉 | 第31-49页 |
2.1.1 人的存在与发展:唯物史观的经典阐释 | 第31-43页 |
2.1.2 一种理论自觉:人的主体性确立 | 第43-49页 |
2.2 本体:一种存在根基的理念设置 | 第49-59页 |
2.2.1 哲学本体思想及其价值所指 | 第49-55页 |
2.2.2 人的存在与发展:一种本体意义的观照 | 第55-59页 |
第3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人的存在与发展 | 第59-82页 |
3.1 人与思想政治教育 | 第59-70页 |
3.1.1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根基 | 第59-65页 |
3.1.2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境遇:人的缺位与复归 | 第65-67页 |
3.1.3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存在与发展方式 | 第67-70页 |
3.2 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维度的界定及其生成逻辑和特征 | 第70-77页 |
3.2.1 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维度的内涵 | 第70-72页 |
3.2.2 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维度的生成逻辑 | 第72-75页 |
3.2.3 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维度的特征 | 第75-77页 |
3.3 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维度设置的意义 | 第77-82页 |
3.3.1 一种对新的研究范式得以确立的回应 | 第77-80页 |
3.3.2 一种为提升人的生命活动意义的关照 | 第80-82页 |
第4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发之始:人的存在与发展所需 | 第82-110页 |
4.1 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生发:一种生存论的角度 | 第82-89页 |
4.1.1 教育生发的简要探析 | 第82-86页 |
4.1.2 道德教育的生发:人性提升的开始 | 第86-89页 |
4.2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分析的三重维度 | 第89-102页 |
4.2.1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之一:人的政治社会化需要 | 第89-95页 |
4.2.2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之二:人的规范性文化传承 | 第95-99页 |
4.2.3 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之三:人的生成与完善的伴生物 | 第99-102页 |
4.3 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源动力 | 第102-110页 |
4.3.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答疑 | 第103-106页 |
4.3.2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所在:人的超越和发展本性 | 第106-110页 |
第5章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之旨:基于人的存在与发展 | 第110-131页 |
5.1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一种本性之思 | 第110-118页 |
5.1.1 本质的辨析 | 第111-113页 |
5.1.2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本性或本源性的认识 | 第113-118页 |
5.2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考量 | 第118-124页 |
5.2.1 两种范式话语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 第118-122页 |
5.2.2 发展的观点:处于变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 第122-124页 |
5.3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主旨 | 第124-131页 |
5.3.1 人的存在与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的核心 | 第124-128页 |
5.3.2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之意:服务于人的存在与发展 | 第128-131页 |
第6章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之源:利于人的存在与发展 | 第131-158页 |
6.1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一种人文新内涵 | 第131-141页 |
6.1.1 人是价值生成的意义起点 | 第132-135页 |
6.1.2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界定问题 | 第135-139页 |
6.1.3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旨趣 | 第139-141页 |
6.2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工具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 第141-152页 |
6.2.1 工具理性主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 第141-145页 |
6.2.2 价值理性主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 第145-148页 |
6.2.3 两种理性统一之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 | 第148-152页 |
6.3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当代发展的新要求 | 第152-158页 |
6.3.1 现实个人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当代发展的起点 | 第152-154页 |
6.3.2 满足人的多样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当代发展的中心 | 第154-156页 |
6.3.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当代发展的指向 | 第156-158页 |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本体维度的提出:人“回归”的一种理论必然 | 第158-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4页 |
致谢 | 第174-17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