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8-19页 |
1.1 毕赤酵母菌研究概述 | 第8-9页 |
1.1.1 甲基营养菌 | 第8页 |
1.1.2 甲丛营养型酵母 | 第8-9页 |
1.1.3 毕赤酵母 | 第9页 |
1.2 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研究概述 | 第9-15页 |
1.2.1 高细胞密度发酵 | 第9-12页 |
1.2.2 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 | 第12-15页 |
1.3 酵母自溶研究概述 | 第15-18页 |
1.3.1 酵母菌体的利用价值 | 第15-16页 |
1.3.2 酵母自溶作用机理 | 第16页 |
1.3.3 影响酵母自溶的因素 | 第16页 |
1.3.4 酵母水解物的生产方法 | 第16-18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6页 |
2.1 材料 | 第19-21页 |
2.1.1 菌株 | 第19页 |
2.1.2 仪器 | 第19页 |
2.1.3 试剂 | 第19-20页 |
2.1.4 培养基 | 第20-21页 |
2.2 方法 | 第21-36页 |
2.2.1 检测方法 | 第21-28页 |
2.2.2 种子液培养基优化 | 第28页 |
2.2.3 种子液培养 | 第28-29页 |
2.2.4 基础盐培养基浓度优化 | 第29-32页 |
2.2.5 培养基重复发酵利用工艺 | 第32-33页 |
2.2.6 毕赤酵母水解工艺优化 | 第33-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59页 |
3.1 种子培养基的选择 | 第36-37页 |
3.2 种子液生长趋势 | 第37-38页 |
3.3 不同浓度基础盐培养基对发酵的影响 | 第38-41页 |
3.4 补料中添加不同量的PTM_1微量盐溶液对发酵的影响 | 第41页 |
3.5 培养基重复发酵利用 | 第41-45页 |
3.6 毕赤酵母水解工艺优化 | 第45-59页 |
3.6.1 温度对毕赤酵母自溶的影响 | 第45-46页 |
3.6.2 pH对毕赤酵母自溶的影响 | 第46-47页 |
3.6.3 添加NaCl和酶M2对毕赤酵母水解的影响 | 第47-48页 |
3.6.4 添加NaCl或酶M2促水解最适温度 | 第48-49页 |
3.6.5 添加NaCl或酶M2促水解最适pH | 第49-50页 |
3.6.6 NaCl添加量对水解的影响 | 第50-51页 |
3.6.7 酶M2添加量对水解的影响 | 第51-52页 |
3.6.8 搅拌条件对水解的影响 | 第52-53页 |
3.6.9 酶M2和NaCl结合使用促水解氨基酸态氮含量 | 第53-54页 |
3.6.10 毕赤酵母水解时间趋势 | 第54页 |
3.6.11 毕赤酵母水解破壁前后形态变化 | 第54-56页 |
3.6.12 毕赤酵母及水解物中的氨基酸分析 | 第56-58页 |
3.6.13 毕赤酵母水解物与豆粕混合发酵 | 第58-59页 |
4 讨论 | 第59-61页 |
4.1 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工艺 | 第59页 |
4.2 毕赤酵母水解工艺 | 第59-61页 |
5 结论 | 第61-62页 |
6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