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必要性 | 第8-10页 |
1.1.1 物流行业在中国的发展 | 第8-10页 |
1.1.2 改善物流行业征管现状的必要性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2 物流行业税收制度和征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27页 |
2.1 物流行业涉及的税种 | 第12页 |
2.2 现行物流企业执行的税收政策 | 第12-14页 |
2.3 物流行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21页 |
2.3.1 现行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执行上存在缺陷 | 第14-18页 |
2.3.1.1 税制设计存在先天不足 | 第14-15页 |
2.3.1.2 可享受税收优惠企业的范围界定不明确 | 第15-16页 |
2.3.1.3 物流行业各环节营业税率不统一,重复纳税现象严重,行业整体 | 第16页 |
税负较重 | 第16-17页 |
2.3.1.4 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 | 第17-18页 |
2.3.2 对物流行业在征管模式上的弊端 | 第18-21页 |
2.3.2.1 主管部门对物流行业缺乏客观、全面的认定 | 第18页 |
2.3.2.2 现代物流企业经营模式多样化,缺乏相应的征管手段 | 第18-19页 |
2.3.2.3 企业链条式的经营模式隐匿了物流业的涉税行为 | 第19页 |
2.3.2.4 企业所得税执行上的不明确 | 第19-20页 |
2.3.2.5 发票种类众多,税控机具不兼容 | 第20页 |
2.3.2.6 营业税税率执行不统 | 第20-21页 |
2.3.2.7 自开票纳税人违反规定为其他货运纳税人代开发票 | 第21页 |
2.4 物流行业发票管理中的违法行为 | 第21-27页 |
2.4.1 虚开货运发票的类型 | 第22-24页 |
2.4.1.1 假票虚开 | 第22-23页 |
2.4.1.2 真票假打 | 第23-24页 |
2.4.2 虚开货运发票各方的监管瓶颈 | 第24-26页 |
2.4.2.1 套购发票公司 | 第24-25页 |
2.4.2.2 实际开票人 | 第25页 |
2.4.2.3 实际承运人 | 第25页 |
2.4.2.4 受票企业 | 第25-26页 |
2.4.3 虚开货运发票的社会危害 | 第26-27页 |
2.4.3.1 侵蚀税基,造成国家税款大幅度流失 | 第26页 |
2.4.3.2 触犯刑法,导致犯罪 | 第26-27页 |
3 国外对于物流行业实行的税收政策及对我国的借鉴 | 第27-29页 |
3.1 国外对于物流行业实行的税收政策 | 第27-28页 |
3.1.1 在流转税环节的税收措施 | 第27-28页 |
3.1.2 在所得税环节的鼓励措施 | 第28页 |
3.2 对于我国的借鉴 | 第28-29页 |
4 加强物流企业税收管理的对策 | 第29-40页 |
4.1 完善现有税收制度 | 第29-32页 |
4.1.1 正确把握现代物流的含义 | 第29页 |
4.1.2 进一步扩大差额纳税企业的适用范围 | 第29-30页 |
4.1.3 统一物流行业各环节营业税率 | 第30页 |
4.1.4 税制设计上明确对物流业的扶持 | 第30-31页 |
4.1.5 改变货运发票计算抵扣增值税的方式 | 第31页 |
4.1.6 将物流行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 | 第31-32页 |
4.2 探索征管新模式,提高物流业征管水平 | 第32-40页 |
4.2.1 建立全国性的资料数据库 | 第32页 |
4.2.2 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联手推动物流业发展 | 第32-33页 |
4.2.3 整合现有物流业的发票,适时推出物流业专用发票 | 第33页 |
4.2.4 开发电子发票,完善货运发票监管手段 | 第33-35页 |
4.2.5 推行物流企业集中管理模式 | 第35页 |
4.2.6 在对物流需求较大的生产基地、机场、港口等地,推广物流园区模式 | 第35-36页 |
4.2.7 从基础入手,加强对物流企业日常监管 | 第36页 |
4.2.8 确划分快递企业与物流企业 | 第36-37页 |
4.2.9 以票控税,实行统一、规范的货运业代开、自开票管理制度 | 第37页 |
4.2.10 严格认定,完善审批、强化物流业自开票纳税人日常管理 | 第37-39页 |
4.2.11 加强对非正常状态企业剩余发票的管理 | 第39-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论文摘要 | 第45-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