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导论 | 第7-11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二、研究动态 | 第8-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小额信贷的理论概述 | 第11-23页 |
第一节 小额信贷的基本内容 | 第11-13页 |
一、小额信贷的内涵和分类 | 第11-12页 |
二、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小额信贷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一、存在交易成本与信息成本 | 第13-15页 |
二、政府干预失灵 | 第15-16页 |
三、保障穷人的权利 | 第16-18页 |
第三节 国外农村小额信贷改革的借鉴 | 第18-23页 |
一、国外农村小额信贷的改革范例 | 第18-21页 |
二、对我国农村发展小额信贷的启示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持续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第23-33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与现状 | 第23-27页 |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阶段 | 第23-25页 |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 第27-31页 |
一、三农问题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 第27-28页 |
二、小额信贷的市场需求量日益扩大 | 第28-29页 |
三、农村闲置资金已有不同程度的积累 | 第29-30页 |
四、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初具规模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 第31-33页 |
一、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 第31页 |
二、有利于改善农村资金供求状况 | 第31-32页 |
三、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现代化 | 第32页 |
四、有利于规范农村金融秩序 | 第32页 |
五、有利于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3-44页 |
第一节 政府监管方面存在欠缺 | 第33-39页 |
一、监管体系不完善 | 第33-35页 |
二、利率管制不合理 | 第35-38页 |
三、征信体系不健全 | 第38页 |
四、风险补偿机制薄弱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农村信贷机构存在的局限 | 第39-42页 |
一、后续资金不足 | 第39-40页 |
二、金融产品单一 | 第40-41页 |
三、专业人才缺乏 | 第41页 |
四、管理体制落后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借贷主体观念的偏差 | 第42-44页 |
一、小农意识 | 第42-43页 |
二、道德风险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促进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第44-52页 |
第一节 健全各级政府的金融监管职能 | 第44-48页 |
一、明确小额信贷的合法地位 | 第44-45页 |
二、构建科学的监管框架 | 第45-46页 |
三、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 第46-47页 |
四、拓宽后续资金来源 | 第47页 |
五、利率水平多层次化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加强农村信贷机构的体系建设 | 第48-50页 |
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 第48-49页 |
二、创新小额信贷模式 | 第49-50页 |
三、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 | 第50页 |
第三节 加强借贷主体的思想教育 | 第50-52页 |
一、培养农户的信用观念和竞争意识 | 第51页 |
二、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