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9页 |
1.1 应对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 第8-14页 |
1.1.1 应对及应对方式的界定 | 第8-9页 |
1.1.2 应对的研究取向 | 第9-10页 |
1.1.3 应对方式的类型 | 第10页 |
1.1.4 应对及应对方式的功能 | 第10-12页 |
1.1.5 有关应对方式研究的现状 | 第12页 |
1.1.6 有关高中生压力源的调查研究 | 第12页 |
1.1.7 高中生应对方式现状的调查研究 | 第12-14页 |
1.2 认知偏向的研究 | 第14-19页 |
1.2.1 认知偏向的含义 | 第14页 |
1.2.2 认知偏向的理论 | 第14-15页 |
1.2.3 认知偏向研究的主要领域 | 第15-18页 |
1.2.4 认知偏向研究的现状 | 第18-19页 |
2 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0-23页 |
3.1 研究的目的及假设 | 第20-21页 |
3.2 研究的构想 | 第21页 |
3.3 被试的选取 | 第21-23页 |
3.3.1 研究工具 | 第21-22页 |
3.3.2 被试选取过程 | 第22-23页 |
4 实验一不同应对者对应对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 | 第23-28页 |
4.1 目的 | 第23页 |
4.2 方法 | 第23-25页 |
4.2.1 被试 | 第23页 |
4.2.2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4.2.3 实验设计 | 第24页 |
4.2.4 实验程序 | 第24-2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6页 |
4.3.1 不同被试对应对方式词语刺激反应的注意偏向 | 第25页 |
4.3.2 不同被试对压力源词语刺激反应的注意偏向 | 第25-26页 |
4.3.3 不同被试对消极情绪词语刺激反应的注意偏向 | 第26页 |
4.4 讨论 | 第26-28页 |
5 实验二不同应对者对应对相关刺激的记忆偏向 | 第28-31页 |
5.1 目的 | 第28页 |
5.2 方法 | 第28-29页 |
5.2.1 被试 | 第28页 |
5.2.2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5.2.3 实验设计 | 第28-29页 |
5.2.4 实验程序 | 第29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5.3.1 被试再认任务正确率 | 第29-30页 |
5.3.2 被试再认任务反应时 | 第30页 |
5.4 讨论 | 第30-31页 |
6 总讨论 | 第31-34页 |
6.1 不同应对者对应对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 | 第31-32页 |
6.1.1 不同被试对压力源词语刺激反应的注意偏向 | 第31页 |
6.1.2 不同被试对消极应对方式词汇刺激反应的注意偏向 | 第31页 |
6.1.3 不同被试对消极情绪词汇刺激反应的注意偏向 | 第31-32页 |
6.2 不同应对者对应对相关刺激的记忆偏向 | 第32-33页 |
6.2.1 被试再认任务正确率 | 第32页 |
6.2.2 被试再认任务反应时 | 第32-33页 |
6.3 不同应对者对应对相关刺激的认知偏向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一 | 第37-38页 |
附录二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