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面向“三农”的农村正规性金融机构共生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附表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导论第12-20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18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研究第14-15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研究第15-18页
        1.2.3 评述第18页
    1.3 论文的内容框架第18-19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及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1 创新点第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2章 农村金融共生理论基础第20-27页
    2.1 共生的起源第20页
    2.2 金融共生的内涵第20-23页
        2.2.1 金融共生要素第20-22页
        2.2.2 共生的一般条件第22-23页
        2.2.3 金融共生性的描述指标第23页
    2.3 农村金融供需双方共生模式第23-27页
第3章 三农μ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共生现状分析第27-38页
    3.1 农村金融机构共生的条件分析第27-28页
        3.1.1 必要条件分析第27页
        3.1.2 充分条件分析第27-28页
    3.2 农村金融机构共生单元第28-35页
        3.2.1 农村金融资金供给方第28-33页
        3.2.2 农村金融资金需求方第33-35页
    3.3 农村金融机构共生环境第35-38页
        3.3.1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第35页
        3.3.2 农村金融服务第35-36页
        3.3.3 农村信用环境第36页
        3.3.4 政府扶持力度第36-38页
第4章 基于 Logistic 模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共生度实证研究第38-53页
    4.1 基于 logistic 的农村金融共生模型的演化过程第38-41页
        4.1.1 共生的成长曲线和演化曲线第38-40页
        4.1.2 共生系统演化的过程描述第40-41页
    4.2 共生演化 logistic 曲线拟合方法第41-45页
        4.2.1 共生模型中的饱和值 N 的估计方法的选择第41页
        4.2.2 GM(1,1)模型的饱和值估计第41-42页
        4.2.3 灰色逻辑曲线模型的饱和值估计第42-44页
        4.2.4 灰色 Verhulst 模型的饱和值估计第44-45页
    4.3 共生模式的实证分析第45-53页
        4.3.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第45-47页
        4.3.2 农村金融机构 logistic 曲线拟合生成第47-50页
        4.3.3 农村各金融机构的共生模式分析第50-53页
第5章 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共生性的对策第53-58页
    5.1 优化共生环境第53-55页
        5.1.1 完善金融法规体系第53页
        5.1.2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第53-54页
        5.1.3 创新担保机制和方式第54-55页
    5.2 改善共生单元第55-56页
    5.3 改进共生模式第56-58页
        5.3.1 发达地区的模式选择第56-57页
        5.3.2 相对发达地区的模式选择第57页
        5.3.3 欠发达地区的模式选择第57-58页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烷烃降解菌的代谢和2-苯基丙酸的生物催化
下一篇:汇率传递不完全效应研究:以新兴经济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