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1-19页 |
1.2 去梁增肋加固法简介及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2.1 去梁增肋加固法的力学原理 | 第19-21页 |
1.2.2 去梁增肋加固法的横向连接方式 | 第21页 |
1.2.3 去梁增肋加固法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收缩徐变和预应力效应的基本理论及计算方法 | 第25-47页 |
2.1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模式 | 第25-35页 |
2.1.1 混凝土收缩机理及常用模式 | 第25-29页 |
2.1.2 混凝土徐变机理及常用模式 | 第29-35页 |
2.2 新旧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差异对结构的影响 | 第35-38页 |
2.3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计算理论 | 第38-41页 |
2.3.1 有效模量法 | 第39页 |
2.3.2 弹性徐变理论 | 第39页 |
2.3.3 老化理论 | 第39-40页 |
2.3.4 弹性老化理论 | 第40页 |
2.3.5 继效流动理论 | 第40-41页 |
2.4 基于 ANSYS 的混凝土收缩徐变计算方法 | 第41-44页 |
2.5 预应力效应的计算方法 | 第44-47页 |
第三章 去梁增肋加固的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47-54页 |
3.1 计算参数 | 第47-48页 |
3.2 不同的横向连接工况 | 第48-50页 |
3.3 采用的徐变计算模式 | 第50-51页 |
3.4 ANSYS 模型的建立 | 第51-54页 |
第四章 去梁增肋加固法中的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分析 | 第54-71页 |
4.1 混凝土收缩徐变差异对主梁应力的影响分析 | 第54-64页 |
4.1.1 主梁应力沿纵向分布对比 | 第54-58页 |
4.1.2 主梁应力沿横向分布对比 | 第58-59页 |
4.1.3 应力影响值沿梁高变化分析 | 第59-61页 |
4.1.4 结合面应力分析 | 第61-64页 |
4.2 混凝土收缩徐变差异的时间效应分析 | 第64-68页 |
4.2.1 主梁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分析 | 第64-67页 |
4.2.2 结合面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分析 | 第67-6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第五章 预应力效应对去梁增肋加固法的影响分析 | 第71-80页 |
5.1 新增预应力的分级张拉对主梁应力的影响 | 第71-77页 |
5.1.1 旧梁应力的变化分析 | 第71-74页 |
5.1.2 新增肋应力变化分析 | 第74-77页 |
5.2 新增预应力的分级张拉对挠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80-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