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 | 第9页 |
1.3 创新点及不足 | 第9-10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2-22页 |
2.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2-15页 |
2.1.1 静态比较优势理论 | 第12-13页 |
2.1.2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 第13-15页 |
2.2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 | 第15-19页 |
2.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15-16页 |
2.2.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第16-17页 |
2.2.3 国际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 第17页 |
2.2.4 中心外围论 | 第17-18页 |
2.2.5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 第18页 |
2.2.6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论 | 第18页 |
2.2.7 梯度推移理论 | 第18-19页 |
2.3 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19-22页 |
2.3.1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19页 |
2.3.2 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19-20页 |
2.3.3 跨国生产与产业内贸易 | 第20页 |
2.3.4 需求相似理论 | 第20-22页 |
3 中韩贸易发展概况 | 第22-27页 |
3.1 中韩经贸合作发展历程回顾 | 第22-23页 |
3.1.1 起步阶段 | 第22页 |
3.1.2 平稳发展阶段 | 第22页 |
3.1.3 快速发展阶段 | 第22-23页 |
3.1.4 成熟发展阶段 | 第23页 |
3.2 中韩贸易发展态势分析 | 第23-27页 |
3.2.1 中韩贸易总额 | 第23-24页 |
3.2.2 中韩贸易结构 | 第24-26页 |
3.2.3 中韩贸易依赖度 | 第26-27页 |
4 中韩产业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 第27-43页 |
4.1 中韩产业竞争性分析 | 第27-32页 |
4.1.1 出口相似程度比较 | 第27-29页 |
4.1.2 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 第29-32页 |
4.2 中韩产业互补性研究 | 第32-36页 |
4.2.1 互补性静态研究 | 第32-34页 |
4.2.2 互补性动态研究 | 第34-36页 |
4.3 中韩产业内贸易研究 | 第36-37页 |
4.4 中韩产业竞争性和互补性原因分析 | 第37-42页 |
4.4.1 产业间竞争性和互补性原因 | 第37-40页 |
4.4.2 产业内互补性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本章结论 | 第42-43页 |
5 中韩产业竞争性和互补性发展趋势 | 第43-46页 |
5.1 产业间将由互补转为竞争 | 第43-44页 |
5.1.1 资源密集型产业竞争格局基本不变 | 第43页 |
5.1.2 劳动密集型产业互补性减弱 | 第43-44页 |
5.1.3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性加强 | 第44页 |
5.2 产业内互补性增强 | 第44-46页 |
6 政策建议 | 第46-49页 |
6.1 设立农产品降税过渡期和加强农业投资合作 | 第46-47页 |
6.2 尽快建立 FTA,降低谈判难度,防止韩国边缘化 | 第47页 |
6.3 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适当转移,提升竞争优势 | 第47-48页 |
6.4 中国企业应加快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应对自贸区挑战 | 第48-49页 |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详细摘要 | 第69-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