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5页 |
1.1 选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1.2.1 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 第8-11页 |
1.2.2 国际贸易中的企业社会责任 | 第11-12页 |
1.2.3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经济学模型分析 | 第12-13页 |
1.3.2 实证分析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以及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4-15页 |
1.5.1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 第14页 |
1.5.2 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国家竞争优势结合 | 第14页 |
1.5.3 采用实证分析方法 | 第14-15页 |
2 企业社会责任定义 | 第15-21页 |
2.1 社会各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 第15-16页 |
2.1.1 约翰·埃尔金顿:“三重底线理论” | 第15页 |
2.1.2 联合国全球契约 | 第15页 |
2.1.3 世界经济论坛 | 第15页 |
2.1.4 国际标准化组织 | 第15-16页 |
2.2 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 第16-21页 |
2.2.1 企业作为市场组成部分的责任 | 第16-17页 |
2.2.2 企业作为雇主的责任 | 第17-19页 |
2.2.3 企业作为所在社区成员的责任 | 第19-20页 |
2.2.4 企业作为环境享有者的责任 | 第20-21页 |
3 企业社会责任对国际贸易的渗透与影响 | 第21-24页 |
3.1 蓝色壁垒 | 第21-22页 |
3.2 绿色壁垒 | 第22-23页 |
3.3 技术性贸易壁垒 | 第23-24页 |
4 企业社会责任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 | 第24-32页 |
4.1 钻石模型 | 第24-29页 |
4.1.1 基础要素的状况 | 第24-27页 |
4.1.2 辅助要素的状况 | 第27-28页 |
4.1.3 钻石模型各要素关系图 | 第28-29页 |
4.2 企业社会责任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 | 第29-32页 |
4.2.1 对一国生产要素状况的影响 | 第29-30页 |
4.2.2 对一国国内需求状况的影响 | 第30页 |
4.2.3 对一国国内相关以及辅助性行业状况的影响 | 第30-31页 |
4.2.4 对一国竞争企业状况的影响 | 第31-32页 |
5 我国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 | 第32-40页 |
5.1 我国企业作为市场组成部分的责任现状 | 第32-33页 |
5.2 我国企业作为雇主的责任现状 | 第33-36页 |
5.2.1 劳动合同签订状况不明确 | 第33-34页 |
5.2.2 对雇员的生产安全与职业健康状况不重视 | 第34-35页 |
5.2.3 不注重雇员培训 | 第35-36页 |
5.2.4 不注重雇员对企业及工作的满意程度 | 第36页 |
5.3 我国企业作为所在社区成员的责任现状 | 第36-38页 |
5.4 我国企业作为环境享有者的责任现状 | 第38-40页 |
6 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 第40-49页 |
6.1 阻碍我国部分外贸产品的出口 | 第40-42页 |
6.2 增加外贸出口产品的成本,降低其国际竞争力 | 第42-44页 |
6.3 关于中粮集团的案例分析 | 第44-46页 |
6.3.1 中粮集团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 | 第44-45页 |
6.3.2 中粮集团的对外贸易和企业竞争力表现 | 第45-46页 |
6.4 相关政策建议 | 第46-49页 |
6.4.1 国际层面——政府争取话语权,降低壁垒损害 | 第46-47页 |
6.4.2 国内层面——促进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 第47-49页 |
7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A 中国国有企业 100 强 | 第53-57页 |
附录B 中国民营企业 100 强 | 第57-61页 |
附录C 中国外资企业 100 强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详细摘要 | 第67-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