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45页 |
1.1 燃料电池的发展 | 第13-15页 |
1.2 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 第15页 |
1.3 燃料电池的分类 | 第15-17页 |
1.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第17-20页 |
1.4.1 质子交换膜 | 第18-19页 |
1.4.2 催化剂 | 第19-20页 |
1.5 催化剂的中毒 | 第20-27页 |
1.5.1 CO的毒化与氧化 | 第20-23页 |
1.5.2 SO_2的毒化与氧化 | 第23-26页 |
1.5.3 抗中毒催化剂的研究 | 第26-27页 |
1.6 催化剂载体 | 第27-33页 |
1.6.1 炭黑 | 第27-29页 |
1.6.2 碳纳米管 | 第29-30页 |
1.6.3 陶瓷载体 | 第30-33页 |
1.7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5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及材料 | 第45-54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5-48页 |
2.2 表征与测试方法 | 第48-52页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8页 |
2.2.2 透射电镜 | 第48-49页 |
2.2.3 X射线能谱分析 | 第49页 |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49页 |
2.2.5 电子自旋共振 | 第49-51页 |
2.2.6 拉曼光谱 | 第51页 |
2.2.7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第3章 无定形氧化铈对催化剂SO_2/CO抗中毒性能的影响 | 第54-69页 |
3.1 前言 | 第54-5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3.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5页 |
3.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5-5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5页 |
3.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6-57页 |
3.3.2 透射电镜分析 | 第57-59页 |
3.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59-60页 |
3.3.4 电化学循环伏安扫描 | 第60-61页 |
3.3.5 CO电化学氧化 | 第61-62页 |
3.3.6 SO_2电化学氧化 | 第62-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第4章 不同形貌氧化铈晶体对催化剂SO_2/CO的电化学氧化作用 | 第69-89页 |
4.1 前言 | 第69-70页 |
4.2 样品制备与表征 | 第70-71页 |
4.2.1 样品的制备 | 第70-71页 |
4.2.2 样品的表征 | 第7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1-86页 |
4.3.1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71-73页 |
4.3.2 透射电镜 | 第73-74页 |
4.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74-76页 |
4.3.4 电子自旋共振 | 第76-77页 |
4.3.5 循环伏安测试 | 第77-79页 |
4.3.6 CO电化学氧化 | 第79-82页 |
4.3.7 SO_2电化学氧化 | 第82-8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第5章 增强CO电化学氧化能力的混合型催化剂 | 第89-105页 |
5.1 前言 | 第89-9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0-91页 |
5.2.1 SWNTs的纯化 | 第90页 |
5.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90页 |
5.2.3 混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90-91页 |
5.2.4 催化剂的物性表征 | 第91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1-101页 |
5.3.1 SWNTs的拉曼图谱 | 第91-92页 |
5.3.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92页 |
5.3.3 透射电镜分析 | 第92-93页 |
5.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93-96页 |
5.3.5 循环伏安扫描 | 第96-97页 |
5.3.6 CO电化学氧化 | 第97-99页 |
5.3.7 Pt/C与其他金属催化剂的混合 | 第99页 |
5.3.8 金属问的电子传递 | 第99-10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