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土、砖、石、竹、木结构论文--土结构论文

基于新型抗震土坯墙技术的生土民居建筑设计--以元阳哈尼族“蘑菇房”设计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4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的目的第12页
        1.1.3 研究的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国内研究与实践第14-16页
        1.2.2 国外研究与实践第16-18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论文研究框架第19-21页
第二章 元阳哈尼族“蘑菇房”现状及问题分析第21-33页
    2.1 元阳县自然环境第21-22页
        2.1.1 自然地理第21页
        2.1.2 气候条件第21-22页
    2.2 元阳哈尼族“蘑菇房”概况第22-26页
        2.2.1 宅地选择第22-23页
        2.2.2 建筑功能第23页
        2.2.3 建筑形式第23-24页
        2.2.4 建筑结构与材料第24-25页
        2.2.5 建造技术第25-26页
    2.3 元阳哈尼族“蘑菇房”现状与问题分析第26-31页
        2.3.1 元阳哈尼族“蘑菇房”民居现状分析第26页
        2.3.2 元阳哈尼族“蘑菇房”墙体热工性能分析第26-29页
        2.3.3 元阳哈尼族“蘑菇房”屋顶隔热效果分析第29-30页
        2.3.4 元阳哈尼族“蘑菇房”矛盾问题分析第30-31页
    2.4 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新型抗震土坯墙技术研发第33-65页
    3.1 云南省传统制作土坯方式第33-35页
        3.1.1 传统土坯材料选择第33页
        3.1.2 传统土坯制作方式第33-34页
        3.1.3 传统土坯砌筑技术第34-35页
    3.2 新型土坯砖及制作材料研究第35-47页
        3.2.1 土坯砖型第35-37页
        3.2.2 土坯尺寸第37-39页
        3.2.3 土坯模具第39-42页
        3.2.4 土坯原料第42-44页
        3.2.5 土坯制作第44-45页
        3.2.6 土坯抗压性能分析第45-47页
    3.3 抗震土坯墙建筑构造研究第47-58页
        3.3.1 抗震设计方法第47-48页
        3.3.2 国内外研究分析第48页
        3.3.3 墙体构造设计第48-49页
        3.3.4 节点构造设计第49-54页
        3.3.5 门窗洞口及过梁构造设计第54-55页
        3.3.6 基础构造设计第55-56页
        3.3.7 楼地面及屋面构造设计第56-57页
        3.3.8 砌筑施工技术第57-58页
    3.4 土坯墙抗震实验数据结论第58-60页
    3.5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第60-63页
    3.6 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新型抗震土坯墙建筑设计导则第65-73页
    4.1 总则第65页
    4.2 土坯制备要求第65-67页
        4.2.1 生产土坯的主要原料第65-66页
        4.2.2 土坯制作方法及养护第66-67页
        4.2.3 土坯砖物理特性及技术经济指标第67页
    4.3 抗震基本要求第67-71页
        4.3.1 建筑结构和抗震体系第67-69页
        4.3.2 整体性连接和抗震构造措施第69-71页
    4.4 抗震土坯墙施工技术第71-72页
        4.4.1 抗震土坯墙砌筑要求第71-72页
        4.4.2 抗震土坯墙构造措施第72页
    4.5 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元阳哈尼族“蘑菇房”生土民居建筑设计第73-81页
    5.1 本案概况第73-74页
        5.1.1 本案地址第73页
        5.1.2 本案背景第73-74页
        5.1.3 本案意义第74页
    5.2 抗震土坯墙技术建筑设计应用第74-79页
        5.2.1 民居设计第74-75页
        5.2.2 技术应用第75-77页
        5.2.3 生计模式更新第77-79页
    5.3 小结第79-8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6.1 结论第81-82页
    6.2 展望第82-83页
致谢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附录A第89-93页
附录B第93-109页
附录C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562细胞外泌体选择性miRNA表达谱分析
下一篇:莲子壳多酚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