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4页 |
1.1 死亡提醒效应综述 | 第11-20页 |
1.1.1 恐惧管理理论概述 | 第11-15页 |
1.1.2 死亡提醒概述 | 第15-16页 |
1.1.3 死亡提醒效应概述 | 第16-20页 |
1.2 人情关系概述 | 第20-26页 |
1.2.1 人情的含义和人情关系的概念 | 第21-23页 |
1.2.2 人情关系的法则 | 第23页 |
1.2.3 人情关系的类型 | 第23-25页 |
1.2.4 人情关系的作用 | 第25-26页 |
1.3 人情关系和死亡提醒效应的关系概述 | 第26-28页 |
1.4 问题提出 | 第28-34页 |
1.4.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1.4.2 本研究框架 | 第29-30页 |
1.4.3 研究内容和假设 | 第30-31页 |
1.4.4 研究意义 | 第31-34页 |
第2章 死亡提醒效应的初步验证 | 第34-42页 |
2.1 预研究:死亡提醒、中性控制和家族主义世界观防御实验材料的验证 | 第34-38页 |
2.1.1 研究目的 | 第34-35页 |
2.1.2 研究假设 | 第35页 |
2.1.3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2.1.4 研究结果 | 第36-37页 |
2.1.5 讨论 | 第37-38页 |
2.2 正式研究:死亡提醒效应的初步验证 | 第38-42页 |
2.2.1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2.2.2 研究假设 | 第38页 |
2.2.3 研究方法 | 第38-40页 |
2.2.4 统计处理及结果 | 第40-41页 |
2.2.5 讨论 | 第41-42页 |
第3章 不同人情关系对死亡提醒效应的影响 | 第42-50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42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42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42-44页 |
3.3.1 研究设计 | 第42-43页 |
3.3.2 被试 | 第43页 |
3.3.3 研究材料 | 第43页 |
3.3.4 研究程序 | 第43-44页 |
3.4 主要研究结果 | 第44-47页 |
3.5 讨论 | 第47-50页 |
第4章 不同人情关系唤起调节死亡提醒效应 | 第50-58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50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50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50-52页 |
4.3.1 被试 | 第50-51页 |
4.3.2 研究设计 | 第51页 |
4.3.3 研究材料 | 第51-52页 |
4.3.4 研究程序 | 第52页 |
4.4 主要研究结果 | 第52-56页 |
4.5 讨论 | 第56-58页 |
第5章 综合讨论与主要结论 | 第58-64页 |
5.1 综合讨论 | 第58-60页 |
5.1.1 死亡提醒效应在中国的初步验证 | 第58-59页 |
5.1.2 死亡提醒之后对不同人情关系的他人态度两极分化 | 第59页 |
5.1.3 中国文化背景下死亡提醒效应的调节 | 第59-60页 |
5.2 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5.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