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2.1 杜鹃花属植物开花特性简介 | 第12-13页 |
1.2.2 植物开花机理研究 | 第13-18页 |
1.2.3 杜鹃花花期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2 春鹃品种调查和评价 | 第24-3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2.1.1 材料 | 第24页 |
2.1.2 调查内容 | 第24-25页 |
2.2 主要春鹃品种简介 | 第25-27页 |
2.3 春鹃品种评价 | 第27-36页 |
2.3.1 春鹃品种花色评价 | 第27-30页 |
2.3.2 春鹃品种的花叶大小评价 | 第30-32页 |
2.3.3 春鹃品种花期评价 | 第32-34页 |
2.3.4 春鹃品种催花敏感性评价 | 第34-36页 |
3 GA_3和5-AZAC处理对春鹃形态和花期的影响 | 第36-4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3.1.1 材料 | 第36页 |
3.1.2 实验设计 | 第36-37页 |
3.1.3 调查记载指标 | 第37-3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6页 |
3.2.1 花芽发育期处理对春鹃形态和花期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2 花芽发育期处理对不同杜鹃花品种花期的影响 | 第40-46页 |
4 GA_3和5-AZAC处理对春鹃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 | 第46-5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4.1.1 材料 | 第46页 |
4.1.2 采样方法 | 第46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46-48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4.2.1 GA_3和5-azaC处理对春鹃养分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8-52页 |
4.2.2 开花过程中花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 第52-54页 |
4.3 讨论 | 第54-57页 |
4.3.1 花芽分化期叶片养分水平变化规律 | 第54-55页 |
4.3.2 花芽分化期和发育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第55页 |
4.3.3 花芽分化期喷施KH_2PO_4的生理作用探讨 | 第55-56页 |
4.3.4 花芽发育期花芽内源激素水平变化规律 | 第56-57页 |
5 GA_3和5-AZAC处理对春鹃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 第57-64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57-59页 |
5.1.1 材料 | 第57页 |
5.1.2 采样方法 | 第57页 |
5.1.3 实验方法 | 第57-59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5.2.1 DNA质量及DNA甲基化水平的HPLC检测效果 | 第59-61页 |
5.2.2 5-azaC处理对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及开花的促进效果 | 第61-62页 |
5.3 讨论 | 第62-64页 |
5.3.1 花芽发育期花芽DNA甲基化水平变化规律 | 第62页 |
5.3.2 花芽DNA甲基化水平与花期的关系 | 第62-64页 |
6 小结与展望 | 第64-67页 |
6.1 小结 | 第64-65页 |
6.1.1 春鹃品种调查和评价 | 第64页 |
6.1.2 GA_3与5-azaC处理对杜鹃花花期影响的比较 | 第64页 |
6.1.3 养分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杜鹃花花芽发育的关系 | 第64-65页 |
6.1.4 激素含量与杜鹃花花芽发育和花期的关系 | 第65页 |
6.1.5 DNA甲基化水平与杜鹃花花芽发育和花期的关系 | 第65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65-66页 |
6.3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