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概述 | 第10-15页 |
1.1.1 人工冻结法概述 | 第10-11页 |
1.1.2 盾构进出洞加固技术 | 第11-13页 |
1.1.3 课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冻结管受力研究 | 第15-16页 |
1.2.2 冻土温度场研究 | 第16-17页 |
1.2.3 冻结法在盾构进出洞施工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 存在主要问题 | 第18-19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19-20页 |
1.4.1 主要目标 | 第19页 |
1.4.2 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5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5.1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0页 |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PVC 冻结管低温力学性能试验 | 第21-43页 |
2.1 PVC 管接头抗弯试验 | 第21-29页 |
2.1.1 试验目的 | 第21-22页 |
2.1.2 试验设备 | 第22-23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23页 |
2.1.4 试验结果 | 第23-29页 |
2.2 PVC 管接头拉伸剪切试验 | 第29-31页 |
2.2.1 试验目的 | 第29-30页 |
2.2.2 试验结果 | 第30-31页 |
2.3 PVC 管耐压试验 | 第31-33页 |
2.3.1 试验目的 | 第31-32页 |
2.3.2 试验结果 | 第32-33页 |
2.4 PVC 管温度应力试验 | 第33-42页 |
2.4.1 试验目的 | 第33页 |
2.4.2 试验原理 | 第33-35页 |
2.4.3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2.4.4 试验过程 | 第35-40页 |
2.4.5 试验结果 | 第40-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不同材质冻结管导热性能模型试验 | 第43-60页 |
3.1 试验目的 | 第43页 |
3.2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3.3 试验模化设计 | 第43-44页 |
3.4 模型试验系统 | 第44-47页 |
3.4.1 试验土箱系统 | 第45页 |
3.4.2 试验冻结系统 | 第45-46页 |
3.4.3 试验量测系统 | 第46-47页 |
3.5 试验过程 | 第47-48页 |
3.6 冻结温度场试验结果分析 | 第48-58页 |
3.6.1 盐水去回路温度监测分析 | 第49页 |
3.6.2 冻土壁发展情况监测分析 | 第49-5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基于冻胀效应的 PVC 冻结管受力数值分析 | 第60-74页 |
4.1 土的冻胀 | 第60页 |
4.2 FLAC3D 数值分析软件简介 | 第60-63页 |
4.2.1 FLAC3D 基本原理 | 第60-61页 |
4.2.2 FLAC3D 的特点 | 第61页 |
4.2.3 FLAC3D 的热力耦合模型 | 第61-63页 |
4.3 FLAC3D 模拟实际工程中的几个问题 | 第63-64页 |
4.3.1 冻胀在 FLAC3D 中的描述及假设 | 第63页 |
4.3.2 FLAC3D 中冻胀现象的实现 | 第63-64页 |
4.4 三维数值模拟建模 | 第64-67页 |
4.4.1 建模依据 | 第64页 |
4.4.2 建模原则 | 第64页 |
4.4.3 材料模型及参数 | 第64-65页 |
4.4.4 边界条件及初始应力 | 第65页 |
4.4.5 模型尺寸 | 第65-67页 |
4.5 冻胀分析 | 第67-73页 |
4.5.1 温度场分析 | 第67-69页 |
4.5.2 位移分析 | 第69-70页 |
4.5.3 应力和弯矩分析 | 第70-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PVC 冻结管在盾构进洞水平冻结加固工程中现场试验 | 第74-86页 |
5.1 试验目的 | 第74-75页 |
5.1.1 工程概况 | 第74页 |
5.1.2 工程地质 | 第74-75页 |
5.2 试验设计 | 第75-77页 |
5.3 试验过程 | 第77-79页 |
5.3.1 试验材料 | 第77页 |
5.3.2 冻结孔施工 | 第77-79页 |
5.4 试验分析 | 第79-85页 |
5.4.1 PVC 管渗漏性 | 第79页 |
5.4.2 PVC 管可切割性 | 第79-82页 |
5.4.3 PVC 管导热性分析 | 第82-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结论 | 第86-87页 |
6.2 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个人简介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