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情怀与民间性间的徘徊——张炜创作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1页 |
三、研究方法与关键问题 | 第11-12页 |
四、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当代文学史视野下的民间理论与知识分子 | 第13-24页 |
第一节 民间的流变与知识分子梳理 | 第13-17页 |
一、民间与民间性的界定 | 第13-15页 |
二、知识分子与知识分子情怀的阐释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知识分子民间性的两端 | 第17-20页 |
一、俯视的民间 | 第17-18页 |
二、仰视的民间 | 第18-20页 |
第三节 知识分子地位的突变 | 第20-24页 |
一、广场上的呐喊 | 第20-21页 |
二、退隐民间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张炜知识分子情怀渗透下民间性的多重变奏 | 第24-38页 |
第一节 在“真实与魔幻”的民间自然间徘徊 | 第24-29页 |
一、真实和谐的自然与人性美 | 第25-27页 |
二、魔幻狂欢的自然与人性恶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对民间苦难“痛苦与甜美”感受的对立 | 第29-34页 |
一、民间苦难的体验与反思 | 第29-31页 |
二、民间苦难的狂欢与无奈 | 第31-34页 |
第三节 对民间百姓“复杂与单一”描绘的突变 | 第34-38页 |
一、从“理想化”群体到“真实感人”的个体 | 第34-36页 |
二、由“善与恶对立”的群体走向“复杂多变”的个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张炜民间性影响下的知识分子多样情怀 | 第38-53页 |
第一节 在“道德与实践”间游走的道德启蒙者 | 第38-43页 |
一、强烈的内心道德 | 第38-41页 |
二、走向民间的实践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在“理想与现实”间摇摆的道德理想主义 | 第43-48页 |
一、依托民间现实的理想 | 第43-45页 |
二、背离现实的内心坚守 | 第45-48页 |
第三节 徘徊中艰难行进:生命本真的人 | 第48-53页 |
第四章 复杂与冲突——张炜徘徊的思想探因 | 第53-65页 |
第一节 在齐鲁文化间徘徊 | 第53-59页 |
一、鲁文化与知识分子情怀 | 第53-55页 |
二、齐文化与民间性 | 第55-57页 |
三、儒道文化的统一与冲突 | 第57-59页 |
第二节 外国文学的多重影响 | 第59-65页 |
一、受俄国文学影响的知识分子情怀 | 第59-62页 |
二、借鉴美洲文学的民间 | 第62-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