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铝合金表面Ni-Co-P/SiO2化学复合镀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化学镀镍工艺第12-15页
        1.2.1 化学镀镍的发展概述第12页
        1.2.2 化学镀镍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3 化学镀镍的原理和特点第13-14页
        1.2.4 化学镀镍的前处理工艺第14-15页
        1.2.5 化学镀镍的后处理工艺第15页
    1.3 化学镀镍基合金工艺第15-16页
        1.3.1 化学镀 Ni-P 二元合金第15-16页
        1.3.2 化学镀 Ni-Co 二元合金第16页
        1.3.3 化学镀 Ni-Co-P 三元合金第16页
    1.4 化学复合镀镍基合金工艺第16-19页
        1.4.1 化学复合镀的概述第16-17页
        1.4.2 化学复合镀层的分类第17-18页
        1.4.3 化学复合镀镍基合金的原理第18-19页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19-21页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9页
        1.5.2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9-21页
2 Ni-Co-P/SiO_2复合镀层的制备过程和性能检测第21-35页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试剂第21-24页
    2.2 实验装置第24-25页
    2.3 前处理工艺和镀液配制第25-28页
        2.3.1 铝合金的前处理第25-27页
        2.3.2 SiO_2微粒的前处理第27-28页
        2.3.3 镀液配制第28页
    2.4 工艺流程与实验步骤第28-29页
        2.4.1 工艺流程第28-29页
        2.4.2 实验步骤第29页
    2.5 复合镀层性能的检测方法第29-33页
        2.5.1 表面形貌与截面形貌第29页
        2.5.2 化学成分第29页
        2.5.3 晶态结构第29页
        2.5.4 维氏硬度第29-31页
        2.5.5 耐磨损性第31-32页
        2.5.6 耐腐蚀性第32-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5页
3 SiO_2微粒的浓度和粒径对 Ni-Co-P/SiO_2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第35-51页
    3.1 Ni-Co-P/SiO_2复合镀层的形成机理第35-36页
    3.2 Ni-Co-P/SiO_2复合镀层的性能分析第36-48页
        3.2.1 SiO_2微粒的粒径对 Ni-Co-P/SiO_2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与截面形貌的影响第36-38页
        3.2.2 SiO_2微粒的粒径对 Ni-Co-P/SiO_2复合镀层的化学成分的影响第38-40页
        3.2.3 SiO_2微粒的浓度对 Ni-Co-P/SiO_2复合镀层的晶态结构的影响第40-41页
        3.2.4 SiO_2微粒的浓度和粒径对 Ni-Co-P/SiO_2复合镀层的维氏硬度的影响第41-42页
        3.2.5 SiO_2微粒的浓度和粒径对 Ni-Co-P/SiO_2复合镀层的耐磨损性的影响第42-48页
    3.3 本章小结第48-51页
4 热处理温度对 Ni-Co-P/SiO_2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第51-63页
    4.1 热处理温度对 Ni-Co-P/SiO_2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的影响第51-53页
    4.2 热处理温度对 Ni-Co-P/SiO_2复合镀层的晶态结构和晶粒尺寸的影响第53-55页
        4.2.1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 Ni-Co-P/SiO_2复合镀层的晶态结构第53-54页
        4.2.2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 Ni-Co-P/SiO_2复合镀层的晶粒尺寸第54-55页
    4.3 热处理温度对 Ni-Co-P/SiO_2复合镀层的维氏硬度的影响第55-56页
    4.4 热处理温度对 Ni-Co-P/SiO_2复合镀层的耐磨损性的影响第56-58页
        4.4.1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 Ni-Co-P/SiO_2复合镀层的平均摩擦系数第56-57页
        4.4.2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 Ni-Co-P/SiO_2复合镀层的磨损体积第57-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4.6 归纳与对比第59-63页
        4.6.1 归纳第59-60页
        4.6.2 对比第60-63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5.1 结论第63-64页
    5.2 展望第64-65页
致谢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第71-83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72页
    B. 实验数据第72-83页
    C. 本文工作一览表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夹渣运动轨迹分析及其对铸件服役性能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的纯化及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