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桑葚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 | 第11页 |
1.2 桑葚产品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 第11-12页 |
1.3 果蔬汁灭菌技术 | 第12-14页 |
1.3.1 热灭菌 | 第12页 |
1.3.2 微波灭菌 | 第12-13页 |
1.3.3 超声灭菌 | 第13页 |
1.3.4 高压灭菌 | 第13-14页 |
1.4 无损伤技术在果蔬品质预测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1.4.1 电子鼻技术 | 第14页 |
1.4.2 叶绿素荧光技术 | 第14-15页 |
1.4.3 近红外光谱技术 | 第15页 |
1.4.4 其他无损检测技术 | 第15-16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无损伤检测桑葚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 | 第17-26页 |
2.1 前言 | 第17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17-21页 |
2.2.1 材料采集和准备 | 第17-18页 |
2.2.2 叶绿素荧光的测定 | 第18页 |
2.2.3 图像采集和RGB阂值 | 第18页 |
2.2.4 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18-19页 |
2.2.5 总类黄酮含量测定 | 第19页 |
2.2.6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19-20页 |
2.2.7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第20页 |
2.2.8 糖含量测定 | 第20页 |
2.2.9 统计分析 | 第20-2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5页 |
2.3.1 总类黄酮,总酚,糖,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 | 第21-23页 |
2.3.2 桑葚内部化学参数与RGB阈值,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关系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叶绿素荧光和RGB值支持向量机对桑葚分类的研究 | 第26-37页 |
3.1 前言 | 第26-27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27-30页 |
3.2.1 样品准备 | 第27页 |
3.2.2 RGB阈值的获取 | 第27页 |
3.2.3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27页 |
3.2.4 分类支持向量机 | 第27-3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6页 |
3.3.1 不同成熟度桑葚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RGB值 | 第30-31页 |
3.3.2 基于RGB值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SVM分类 | 第31-36页 |
3.3.3 不同SVM模型分类结果比较 | 第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热灭菌、微波灭菌和超声灭菌对桑葚汁储藏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影响 | 第37-47页 |
4.1 前言 | 第37-38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38-40页 |
4.2.1 样品准备 | 第38页 |
4.2.2 灭菌处理方法 | 第38页 |
4.2.3 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38页 |
4.2.4 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 第38-39页 |
4.2.5 DPPH自由基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39-40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40-45页 |
4.3.1 总酚含量变化 | 第40-41页 |
4.3.2 花青素含量的变化 | 第41-44页 |
4.3.3 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7-49页 |
5.1 总结 | 第47-48页 |
5.2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