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2 预应力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腐蚀环境下有害介质在混凝土结构的传递行为 | 第13-14页 |
1.2.2 腐蚀环境下钢筋腐蚀动力学及腐蚀速率的研究 | 第14页 |
1.2.3 腐蚀环境下预应力钢筋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4 腐蚀环境下钢筋粘结性能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5 腐蚀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性能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模型试验设计 | 第19-36页 |
2.1 试验内容及目的 | 第19页 |
2.2 32m梁介绍及模型相似理论 | 第19-22页 |
2.2.1 模型相似理论及模型设计 | 第20-21页 |
2.2.2 缩尺模型设计考虑因素 | 第21-22页 |
2.3 模型设计方法 | 第22-28页 |
2.3.1 预应力结构模型试验设计的现状 | 第23-24页 |
2.3.2 基于“结构效应”相似的设计方法 | 第24-25页 |
2.3.3 模型梁的设计及配筋 | 第25-28页 |
2.4 模型的制作 | 第28-30页 |
2.4.1 模型材料 | 第28-29页 |
2.4.2 模型模板制作及钢筋绑扎 | 第29页 |
2.4.3 钢筋应变片布置 | 第29-30页 |
2.4.4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 第30页 |
2.4.5 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及灌浆 | 第30页 |
2.5 预应力钢绞线腐蚀制度 | 第30-33页 |
2.5.1 钢筋腐蚀原理 | 第30-32页 |
2.5.2 通直流电加速锈蚀方案 | 第32-33页 |
2.6 试验方案 | 第33-35页 |
2.6.1 试验设备 | 第33-34页 |
2.6.2 测点布置方案 | 第34页 |
2.6.3 数据采集 | 第34-3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腐蚀后的静力性能 | 第36-46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静力试验 | 第36-37页 |
3.2.1 静力试验通电制度 | 第36-37页 |
3.2.2 静力试验加载方案 | 第37页 |
3.3 静力试验结果分析 | 第37-45页 |
3.3.1 静力性能 | 第37-39页 |
3.3.2 钢筋应变分析 | 第39-41页 |
3.3.3 混凝土应变分析 | 第41-42页 |
3.3.4 挠度分析 | 第42-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疲劳与环境耦合作用预应力梁性能退化规律 | 第46-59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疲劳与环境耦合作用下预应力梁疲劳性能试验 | 第46-50页 |
4.2.1 疲劳试验考虑的因素 | 第46-47页 |
4.2.2 疲劳试验加载方案 | 第47-49页 |
4.2.3 动力荷载与环境稱合试验加载制度 | 第49-50页 |
4.5 疲劳试验结果分析 | 第50-58页 |
4.5.1 疲劳破坏现象分析 | 第50-53页 |
4.5.2 腐蚀钢绞线断丝情况分析 | 第53-54页 |
4.5.3 钢筋应变分析 | 第54-56页 |
4.5.4 混凝土应变分析 | 第56-57页 |
4.5.5 疲劳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分析 | 第57-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