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基于信息系统管控下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防范研究--以G银行为例的分析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背景第11-14页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第14-15页
    1.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5-17页
        1.3.1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5-16页
        1.3.2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第17-26页
    2.1 操作风险的相关理论第18-22页
        2.1.1 操作风险的定义第18-19页
        2.1.2 操作风险的分类第19-21页
        2.1.3 操作风险重大案例分析第21-22页
    2.2 研究文献综述第22-24页
        2.2.1 对操作风险框架的研究第22-23页
        2.2.2 对操作风险计量和管理方法的研究第23-24页
        2.2.3 对操作风险防范的研究第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三章 G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及存在的问题第26-34页
    3.1 G银行风险管理上的职责分工第26-28页
    3.2 G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第28-29页
    3.3 G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原则第29-31页
    3.4 G银行操作风险防范上存在的问题第31-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四章 构建G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信息系统第34-44页
    4.1 构建操作风险防范系统的主要条件第34-37页
    4.2 构建操作风险防范监测模块第37-40页
        4.2.1 临柜业务模块第37-38页
        4.2.2 银行卡监测模块第38-39页
        4.2.3 电子银行监测模块第39页
        4.2.4 财务会计监测模块第39页
        4.2.5 个人贷款监测模块第39-40页
        4.2.6 存贷款利率业务监测模块第40页
        4.2.7 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监测模块第40页
    4.3 构建操作风险防范预警模块第40-43页
        4.3.1 业务的专项监控模块第40-42页
        4.3.2 将审计经验转化为监测分析模型第42-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结论及相关建议第44-47页
    5.1 结论第44-45页
    5.2 相关的建议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附录及相关资料第51-5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属性模糊群决策模型在电子采购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吉林省农发行运营管理机制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