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陵墓、墓葬论文

能谱CT检查在古代人类考古学中的应用研究

提要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缩略词表第15-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28页
    1.1 研究对象及研究概况第17页
    1.2 能谱CT及金属伪影去除技术第17-19页
    1.3 体质人类学的历史沿革和研究现状第19-23页
        1.3.1 体质人类学研究中的仪器设备与测量数据第19-21页
        1.3.2 年龄推断和身高推断中的基本研究思路第21-22页
        1.3.3 影像设备在体质人类学研究中的运用第22-23页
    1.4 中国北方地区先秦时期的三翼铜镞的研究现状第23-25页
        1.4.1 北方地区三翼铜镞形制的变化与发展历史第23-24页
        1.4.2 有銎三翼式铜镞铸造工艺及其对战争结果的影响第24-25页
    1.5 本文研究目标和主要关注点第25-28页
第2章 能谱CT扫描对附着铜镞人骨遗骸成像的可行性研究第28-4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9-32页
        2.1.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第29页
        2.1.2 实验方法第29-32页
    2.2 结果第32-36页
        2.2.1 组间一致性第32-33页
        2.2.2 量化图像分析第33-35页
        2.2.3 主观图像评价第35-36页
    2.3 讨论第36-40页
        2.3.1 能谱CT成像技术去除两椎体样本金属伪影效果的差异第36-37页
        2.3.2 附着铜镞椎体样本的两种CT能谱后重建图像的质量第37-38页
        2.3.3 腰椎内固定术后样本的两种CT能谱后重建图像的质量第38-39页
        2.3.4 研究不足第39-40页
第3章 能谱CT成像对井沟子墓地带铜镞人骨的人类学评价第40-6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2-47页
        3.1.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第42-43页
        3.1.2 实验方法第43-47页
    3.2 结果第47-54页
        3.2.1 M46B右侧髋骨的三维重建及体质人类学测量第47-49页
        3.2.2 M47B腰椎的三维重建及及体质人类学测量第49-50页
        3.2.3 推算M46B和M47B所属个体的年龄、身高第50-51页
        3.2.4 CT图像中M46B髋骨和M47B腰2椎体的古病理改变第51页
        3.2.5 M46B与M47B标本骨质密度与对照组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第51-52页
        3.2.6 M46B右侧髋骨与对照组样本的CT值单因素方差分析第52-53页
        3.2.7 M47B腰2椎体与对照组样本的CT值单因素方差分析第53-54页
    3.3 讨论第54-62页
        3.3.1 基于CT图像构建的三维模型在体质人类学研究中的优势和不足第54-59页
        3.3.2 对M46B右侧髋骨和M47B腰椎的古病理结果的分析第59-62页
第4章 能谱CT成像探讨井沟子墓地出土人骨遗骸上铜镞的形制第62-82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4-67页
        4.1.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第64-65页
        4.1.2 实验方法第65-67页
        4.1.3 统计分析第67页
    4.2 结果第67-75页
        4.2.1 腰椎上铜镞的三维实体重建模型第67-68页
        4.2.2 髋骨上铜镞的三维实体重建模型第68-69页
        4.2.3 基于铜镞的边界框确定其形心第69-70页
        4.2.4 对铜镞的翼间距及表面轮廓点到形心距离的统计分析第70-75页
    4.3 讨论第75-82页
        4.3.1 两个铜镞与同一墓地出土其它铜镞之间的关系第75-76页
        4.3.2 髋骨上铜镞和腰椎上铜镞之间的关系第76页
        4.3.3 井沟子类型文化与中国北方其它文化区之间的联系第76-80页
        4.3.4 有銎三翼式铜镞铸造工艺及其对战争文化的影响第80页
        4.3.5 对三翼铜镞行数字化处理的益处第80-82页
第5章 CT扫描及重建在诊断古代人类疾病中的初步应用——CT诊断2500年前中国古代颅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第82-8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3-84页
        5.1.1 研究对象第83页
        5.1.2 CT图像采集与分析第83-84页
        5.1.3 病理学检查第84页
        5.1.4 基因组DNA提取和扩增第84页
    5.2 结果第84-85页
        5.2.1 肉眼所见形态特征第84页
        5.2.2 CT图像三维重建后所见第84-85页
        5.2.3 显微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所见第85页
        5.2.4 基因检测结果第85页
    5.3 讨论第85-88页
第6章 结论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4页
附图第104-122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22-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表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下一篇:西咪替丁调控免疫反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