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1.3 研究路线和技术方法 | 第12页 |
1.3.1 研究路线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国内外关于城市经济圈理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4.1 国外关于城市经济圈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4.2 国内学者关于城市经济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研究 | 第13-15页 |
第2章 城市经济圈理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涵界定 | 第15-22页 |
2.1 城市经济圈理论的内涵 | 第15-18页 |
2.1.1 城市经济圈理论 | 第15-17页 |
2.1.2 城市经济圈的特点 | 第17-18页 |
2.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涵 | 第18-20页 |
2.2.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涵 | 第18页 |
2.2.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功能定位 | 第18-19页 |
2.2.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目标 | 第19-20页 |
2.3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给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启示 | 第20-22页 |
2.3.1 地区内城市定位明确是基础 | 第20页 |
2.3.2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关键 | 第20-21页 |
2.3.3 促进京津冀三地均衡发展 | 第21-22页 |
第3章 武清区经济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 | 第22-47页 |
3.1 武清区总体情况 | 第22页 |
3.2 武清区产业规划 | 第22-23页 |
3.3 武清区各产业园区的定位及主导产业 | 第23-30页 |
3.3.1 中国武清开发区 | 第24-26页 |
3.3.2 中国天津武清商务区 | 第26-27页 |
3.3.3 京津科技谷 | 第27页 |
3.3.4 天津武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 第27页 |
3.3.5 天津京滨工业园 | 第27-28页 |
3.3.6 京津电子商务产业园 | 第28-29页 |
3.3.7 京津·高村科技创新园 | 第29-30页 |
3.4 武清区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分析 | 第30-38页 |
3.4.1 天津市近年经济形势分析 | 第30-32页 |
3.4.2 武清区近年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 第32-38页 |
3.5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武清区优势分析 | 第38-45页 |
3.5.1 区位优势 | 第38-39页 |
3.5.2 交通优势 | 第39-41页 |
3.5.3 产业优势 | 第41-43页 |
3.5.4 生态优势 | 第43-44页 |
3.5.5 科技优势 | 第44-45页 |
3.6 武清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 第45-47页 |
3.6.1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武清区战略定位 | 第45-46页 |
3.6.2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武清区发展方向 | 第46-47页 |
第4章 制约武清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47-51页 |
4.1 产业结构不均衡 | 第47页 |
4.1.1 服务业比重偏低 | 第47页 |
4.1.2 工业主导产业不突出,行业龙头项目较少 | 第47页 |
4.2 自主创新能力弱 | 第47-48页 |
4.3 人才支撑不够有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短缺 | 第48页 |
4.4 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均衡(运河东西) | 第48-51页 |
第5章 加快武清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1-57页 |
5.1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 第51页 |
5.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51-54页 |
5.2.1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都市型高效农业 | 第51-52页 |
5.2.2 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 第52-53页 |
5.2.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第53-54页 |
5.3 加强生态建设 | 第54-55页 |
5.3.1 加强产业生态化建设 | 第54-55页 |
5.3.2 加强环境保护 | 第55页 |
5.4 借重首都资源,深化京津冀区域协作 | 第55页 |
5.5 加强创新能力和人才管理 | 第55-57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