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 第17-23页 |
一、跨文化交际 | 第17-19页 |
(一)文化与交际 | 第17-19页 |
(二)跨文化交际 | 第19页 |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 第19-23页 |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 | 第19-20页 |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文化意识”的关系 | 第20页 |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依据 | 第23-32页 |
一、交际能力理论 | 第23-25页 |
(一)交际能力模式 | 第23-24页 |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 | 第24-25页 |
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第25-29页 |
(一)理论介绍 | 第25-28页 |
(二)特点分析 | 第28-29页 |
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 第29-32页 |
(一)总目标 | 第29-30页 |
(二)“文化意识”目标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的厘定 | 第32-43页 |
一、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的内容 | 第32-39页 |
(一)知识层面 | 第32-38页 |
(二)态度、情感层面 | 第38-39页 |
二、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的掌握水平 | 第39-41页 |
(一)知识层面 | 第39-40页 |
(二)态度、情感层面 | 第40-41页 |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与“文化意识”目标的对应关系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学年教学目标的厘定——以人教版英语教科书《Go for it》为例 | 第43-58页 |
一、跨文化交际内容分析 | 第43-50页 |
(一)《Go for it》的选择缘由与特点 | 第43-44页 |
(二)《Go for it》中的跨文化交际内容分析 | 第44-50页 |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年教学目标 | 第50-58页 |
(一)七年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 | 第50-53页 |
(二)八年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 | 第53-56页 |
(三)九年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目标 | 第56-58页 |
余论 | 第58-59页 |
注释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