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5页 |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三、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五、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的利益冲突 | 第15-31页 |
| 第一节 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利益冲突的理论基础 | 第15-25页 |
| 一、商标注册申请的属性 | 第15-17页 |
| 二、商标申请人的利益保护 | 第17-22页 |
| 三、商标在后使用人利益保护 | 第22-25页 |
| 四、利益保护之限制 | 第25页 |
| 第二节 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利益冲突的具体表现 | 第25-27页 |
| 一、商标权归属之争 | 第25-26页 |
| 二、合法性与合理性之争 | 第26-27页 |
| 第三节 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利益冲突的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 一、商标申请的迟延公开 | 第27-29页 |
| 二、经济利益的驱使 | 第29页 |
| 三、品牌意识的欠缺 | 第29-31页 |
| 第二章 解决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利益冲突之法理支撑 | 第31-43页 |
| 第一节 先占和添附制度的启示 | 第31-34页 |
| 一、先占与添附之介绍 | 第31-32页 |
| 二、先占利益与商标申请人利益 | 第32-33页 |
| 三、加工人利益与商标在后使用人利益 | 第33-34页 |
| 第二节 公共利益理论之启发 | 第34-43页 |
| 一、商标法上的公共利益 | 第34-39页 |
| 二、“不良影响”条款之适用 | 第39-43页 |
| 第三章 我国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的利益协调 | 第43-54页 |
| 第一节 实现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利益协调之指导原则 | 第43-48页 |
| 一、利益平衡原则 | 第43-44页 |
| 二、保护在先权利原则 | 第44-47页 |
| 三、效用最大化原则 | 第47-48页 |
| 第二节 实现商标申请人与在后使用人利益协调之完善措施 | 第48-54页 |
| 一、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 第48-50页 |
| 二、限定“不良影响”条款的适用范围 | 第50-51页 |
| 三、健全商标公开制度 | 第51-52页 |
| 四、确立拒绝禁令制度 | 第52-54页 |
| 结语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附录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