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绝缘连接装置介绍 | 第13-22页 |
2.1 整体型绝缘接头定义 | 第13页 |
2.2 整体型绝缘接头工作原理 | 第13页 |
2.3 绝缘接头的组成部分 | 第13-17页 |
2.3.1 左、右法兰 | 第13-14页 |
2.3.2 密封装置 | 第14-15页 |
2.3.3 绝缘密封材料 | 第15-16页 |
2.3.4 绝缘环 | 第16页 |
2.3.5 勾圈 | 第16页 |
2.3.6 钢质短管 | 第16-17页 |
2.4 绝缘法兰和绝缘短管 | 第17-19页 |
2.4.1 绝缘法兰 | 第17页 |
2.4.2 绝缘接头与绝缘法兰对比 | 第17-18页 |
2.4.3 用于输送液体管道的绝缘短管 | 第18-19页 |
2.5 绝缘接头分类 | 第19-22页 |
2.5.1 绝缘接头按照结构的分类 | 第19-21页 |
2.5.2 绝缘接头按照接头的加工方式分类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非线性及优化分析理论 | 第22-28页 |
3.1 几何非线性 | 第22页 |
3.2 材料非线性 | 第22-23页 |
3.2.1 Von Mises屈服准则 | 第22页 |
3.2.2 超弹性材料 | 第22-23页 |
3.3 状态非线性 | 第23页 |
3.4 非线性方程的求解 | 第23-24页 |
3.5 优化设计 | 第24-26页 |
3.5.1 优化设计基本原理 | 第25页 |
3.5.2 优化设计的分类 | 第25-26页 |
3.5.3 优化设计的分析步骤 | 第26页 |
3.6 DOE(design of experiments) | 第26-28页 |
3.6.1 试验设计 | 第26页 |
3.6.2 正交试验设计法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接头中密封装置的优化研究 | 第28-40页 |
4.1 密封装置尺寸的确定 | 第29-30页 |
4.1.1“O”形密封圈内径的确定 | 第29页 |
4.1.2 密封槽尺寸的确定 | 第29-30页 |
4.2 密封装置模拟过程 | 第30-32页 |
4.3 结果处理与分析 | 第32-38页 |
4.3.1 接触压力与预压量关系研究分析 | 第33-37页 |
4.3.2 密封圈最大等效应力与预压量关系研究分析 | 第37-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简化的整体型绝缘接头尺寸优化研究 | 第40-57页 |
5.1 接头优化过程 | 第40-45页 |
5.1.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5.1.2 材料参数的设置 | 第41页 |
5.1.3 接触对的设置 | 第41-43页 |
5.1.4 网格划分 | 第43页 |
5.1.5 施加载荷与约束(水压加弯矩实验模拟) | 第43-44页 |
5.1.6 DOE(design of experiments) | 第44-45页 |
5.2 接头优化结果分析 | 第45-56页 |
5.2.1 灵敏度(相关性)分析 | 第45-47页 |
5.2.2 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简单数量关系分析 | 第47-53页 |
5.2.3 最优解分析 | 第53-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候选点1左导管最大等效应力验证 | 第57-62页 |
6.1 确定求解的位置 | 第57页 |
6.2 求解过程 | 第57-62页 |
6.2.1 应力函数的推导 | 第57-59页 |
6.2.2 边界条件和参数的确定 | 第59-61页 |
6.2.3 最大等效应力求解 | 第61-6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2-64页 |
7.1 结论 | 第62-63页 |
7.2 建议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