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汽车碰撞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1 试验法 | 第12页 |
1.2.2 数值模拟法 | 第12-13页 |
1.3 汽车正面碰撞法规和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 第13-16页 |
1.3.1 汽车正面碰撞法规 | 第13-14页 |
1.3.2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发展与现状 | 第14-16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4.1 薄壁构件碰撞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2 抗撞性优化设计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3 拓扑优化在车身结构抗撞性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抗撞性优化的理论基础 | 第21-31页 |
2.1 式有限元理论 | 第21-24页 |
2.2 薄壁直梁碰撞性能的评价指标 | 第24-25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25-28页 |
2.3.1 全因子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2.3.2 正交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2.3.3 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 | 第27-28页 |
2.4 数学代理模型 | 第28-30页 |
2.4.1 多项式响应面模型 | 第28-29页 |
2.4.2 Kriging代理模型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分段式变强度薄壁直梁的抗撞性优化设计 | 第31-45页 |
3.1 薄壁直梁的有限元模型 | 第31-33页 |
3.1.1 几何模型及材料属性 | 第31-32页 |
3.1.2 单元划分 | 第32页 |
3.1.3 边界条件和接触定义 | 第32-33页 |
3.2 分段式变强度薄壁直梁 | 第33页 |
3.3 试验设计 | 第33-37页 |
3.4 代理模型的构造 | 第37-39页 |
3.5 优化问题的描述 | 第39页 |
3.6 优化结果分析 | 第39-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基于拓扑分析的薄壁直梁抗撞性优化设计 | 第45-61页 |
4.1 薄壁直梁的拓扑优化 | 第45-50页 |
4.1.1 变密度拓扑优化方法 | 第45-46页 |
4.1.2 薄壁直梁的拓扑优化分析 | 第46-47页 |
4.1.3 基于拓扑优化分析的模型修改 | 第47-48页 |
4.1.4 优化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4.2 薄壁直梁的尺寸优化 | 第50-60页 |
4.2.1 有限元模型 | 第50-51页 |
4.2.2 试验设计 | 第51-54页 |
4.2.3 代理模型的构造 | 第54-56页 |
4.2.4 优化问题的描述 | 第56-57页 |
4.2.5 优化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变强度新型结构薄壁直梁的抗撞性优化设计 | 第61-74页 |
5.1 有限元模型 | 第61-62页 |
5.2 试验设计 | 第62-66页 |
5.3 代理模型的构造 | 第66-68页 |
5.4 优化问题的描述 | 第68页 |
5.5 优化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5.6 三种优化方案的对比 | 第71-7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