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页 |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中国大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中国台湾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4-15页 |
五、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一、农村金融的基本概念 | 第18页 |
二、金融体系与农村金融体系 | 第18-19页 |
三、农村金融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一)农业信贷补贴论 | 第19-20页 |
(二)农村金融市场论 | 第20页 |
(三)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中国大陆农村金融体系 | 第22-34页 |
一、中国大陆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历程及反思 | 第22-24页 |
(一)中国大陆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历程 | 第22-24页 |
(二)中国大陆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历程的反思 | 第24页 |
二、中国大陆农村金融机构现状、问题与评价 | 第24-30页 |
(一)正规金融机构 | 第25-27页 |
(二)非正规金融机构 | 第27-29页 |
(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比较 | 第29页 |
(四)大陆农村金融机构现状的评价 | 第29-30页 |
三、中国大陆农村金融体系的法律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 第30-32页 |
(一)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法规支农性不强 | 第30-31页 |
(二)非正规金融机构缺乏法律关注 | 第31页 |
(三)农村金融服务立法缺失 | 第31-32页 |
(四)农村金融监管法律不足 | 第32页 |
四、中国大陆农村金融体系中农业保险和农村金融保证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中国台湾农村金融体系 | 第34-44页 |
一、中国台湾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沿革 | 第34-36页 |
(一)形成与发展阶段 | 第34页 |
(二)危机爆发阶段 | 第34-36页 |
(三)改革阶段 | 第36页 |
二、中国台湾农村金融体系的一元二级制结构及其职能 | 第36-41页 |
(一)主管金融机构——“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 第37页 |
(二)监理金融机构——农业金融局、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 | 第37-38页 |
(三)主体金融机构——农业金库 | 第38-39页 |
(四)主体金融机构——农、渔会信用部 | 第39-40页 |
(五)服务金融机构——中央存款保险公司、农业信用保证基金 | 第40-41页 |
三、中国台湾农村金融体系的经验与启示 | 第41-44页 |
(一)《农业金融法》的出台确立了台湾农村金融的法源基础 | 第41-42页 |
(二)农村金融机构的完备保证了台湾农村金融的有效运行 | 第42页 |
(三)农业信用保证基金的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 第42-44页 |
第五章 两岸农村金融体系比较分析与借鉴 | 第44-56页 |
一、两岸农村金融体系的比较分析 | 第44-51页 |
(一)两岸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比较 | 第44-46页 |
(二)两岸农业经济环境的比较 | 第46-48页 |
(三)两岸农村金融机构的比较 | 第48-50页 |
(四)两岸农业保险和信用担保的比较 | 第50-51页 |
二、台湾农村金融体系对大陆的借鉴 | 第51-56页 |
(一)针对农村金融体系专门立法,确保农村金融有法可依 | 第51-52页 |
(二)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机制,保证农村金融安全高效运行 | 第52页 |
(三)健全农业信用担保制度,分担农村金融风险 | 第52-53页 |
(四)发展农村保险市场,积极推进农业保险 | 第53页 |
(五)建立多元化、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创新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