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改革观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8页 |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 三、论文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邓小平改革观的形成与发展 | 第18-31页 | 
| 第一节 邓小平改革观形成与发展的背景 | 第18-21页 | 
| 一、国内背景 | 第18-19页 | 
| 二、国际背景 | 第19-21页 | 
| 第二节 邓小平改革观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 第21-25页 | 
| 一、邓小平改革观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渊源 | 第21-22页 | 
| 二、邓小平改革观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 | 第22-24页 | 
| 三、邓小平所具备的改革特质 | 第24-25页 | 
| 第三节 邓小平改革观形成与发展的阶段 | 第25-29页 | 
| 一、孕育阶段 | 第25-26页 | 
| 二、形成阶段 | 第26-28页 | 
| 三、成熟阶段 | 第28页 | 
| 四、完善阶段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二章 邓小平改革观的主要内容 | 第31-44页 | 
| 第一节 改革的性质 | 第31-35页 | 
| 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 第31-32页 | 
|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第32-33页 | 
| 三、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 第33-35页 | 
| 第二节 改革的内容 | 第35-39页 | 
|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 第35-36页 | 
| 二、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 | 第36-37页 | 
| 三、以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其他体制改革 | 第37-39页 | 
| 第三节 改革的方法 | 第39-43页 | 
| 一、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第39-40页 | 
| 二、改革要大胆试、大胆闯 | 第40-41页 | 
| 三、改革要“反右、防左”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邓小平改革观的重大意义 | 第44-50页 | 
| 第一节 邓小平改革观的理论意义 | 第44-46页 | 
|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改革观 | 第44-45页 | 
| 二、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45页 | 
| 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南 | 第45-46页 | 
| 第二节 邓小平改革观的实践意义 | 第46-49页 | 
| 一、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 第46-47页 | 
| 二、为继续推动改革的伟大实践提供思想保障 | 第47-48页 | 
| 三、对推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方法论意义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结语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