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0.1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0.1.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0.1.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0.2.3 评述 | 第13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0.3.1 文献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0.3.2 归纳与演绎研究方法 | 第14页 |
0.4 创新点及预期的学术水平 | 第14-15页 |
0.4.1 创新点 | 第14页 |
0.4.2 预期的学术水平 | 第14-15页 |
1 相关概念的阐述及理论依据 | 第15-22页 |
1.1 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1.1.1 城市环境卫生 | 第15页 |
1.1.2 环境卫生的治理 | 第15-16页 |
1.2 网络化治理理论 | 第16-22页 |
1.2.1 网络化治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 第16页 |
1.2.2 网络化治理理论的内容 | 第16-22页 |
2 J市环境卫生治理的现状及问题 | 第22-28页 |
2.1 J市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的现状 | 第22-23页 |
2.2 J市城市环境卫生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2.2.1 城市环境卫生治理方案多而混乱 | 第23-24页 |
2.2.2 城市管理局对于资金的使用缺乏规划 | 第24-25页 |
2.2.3 城市管理局与合作伙伴之间缺乏沟通 | 第25页 |
2.2.4 环境卫生治理主体之间推诿扯皮 | 第25-26页 |
2.2.5 城市管理局治理城市环境卫生的方式简单粗暴 | 第26-28页 |
3 J市环境卫生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6页 |
3.1 政府设计的网络缺乏针对性 | 第28-30页 |
3.1.1 城市管理局为了政绩而制定目标 | 第28页 |
3.1.2 城市管理局的资金规划不合理 | 第28-29页 |
3.1.3 城市管理局选择合作对象缺乏审查 | 第29-30页 |
3.2 环境治理部门和合作伙伴之间连接纽带缺失 | 第30-31页 |
3.2.1 环境卫生治理主体之间缺乏沟通机制 | 第30页 |
3.2.2 环境卫生治理主体对环境卫生治理观念不统一 | 第30-31页 |
3.3 环境卫生治理主体间责任不明确与激励的不充分 | 第31-34页 |
3.3.1 环境卫生治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明 | 第31-32页 |
3.3.2 环境卫生治理激励机制设置不合理 | 第32-33页 |
3.3.3 城市管理局逃避风险 | 第33页 |
3.3.4 关系管理的组合方案不合理 | 第33-34页 |
3.4 网络化治理的能力偏弱 | 第34-36页 |
3.4.1 政府作为领导主体能力的不足 | 第34页 |
3.4.2 职工培训机制的缺乏 | 第34-36页 |
4 J市环境卫生治理的对策研究 | 第36-43页 |
4.1 优化网络体制 | 第36-38页 |
4.1.1 通过优化网络确立治理城市环境卫生的领导部门 | 第36页 |
4.1.2 各区环境卫生管护中心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可行目标 | 第36-37页 |
4.1.3 城市管理局合理规划资金 | 第37-38页 |
4.2 建立畅通的链接纽带 | 第38-39页 |
4.2.1 建立数字化的信息沟通机制 | 第38页 |
4.2.2 建立交流平台来统一对环境卫生治理的认识 | 第38-39页 |
4.3 建立政府与合作伙伴的风险共担机制 | 第39-41页 |
4.3.1 颁布条例明确职责划分 | 第39-40页 |
4.3.2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效益 | 第40页 |
4.3.3 设计并完善风险共担机制 | 第40-41页 |
4.4 通过改变治理方式来提高治理的能力 | 第41-43页 |
4.4.1 采取文明的治理方式 | 第41-42页 |
4.4.2 提高管理者的素质能力 | 第42页 |
4.4.3 加强职工能力和道德的培训 | 第42-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