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一、导论 | 第11-22页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 国外关于贫困的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2. 国内关于贫困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1. 贫困含义 | 第17-18页 |
2. 贫困标准 | 第18页 |
3. 贫困“三分法” | 第18-19页 |
4. 民族地区 | 第19页 |
(四) 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和创新之处 | 第19-22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 论文结构框架 | 第21页 |
3.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二、扶贫开发的历程 | 第22-28页 |
(一) 扶贫开发的历史沿革 | 第22-26页 |
1. 扶贫开发的准备阶段(1978―1985) | 第22-23页 |
2. 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1986―1993) | 第23-24页 |
3. 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 | 第24-25页 |
4. 巩固成果、提高扶贫质量阶段(2001―2010) | 第25-26页 |
(二) 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政策演变的历程 | 第26-28页 |
1. 20 世纪80 年代扶贫开发政策演变 | 第26页 |
2. 20 世纪90 年代扶贫开发政策演变 | 第26页 |
3. 2000 至2010 年扶贫开发政策演变 | 第26-28页 |
三、科右中旗贫困现状及原因研究 | 第28-42页 |
(一) 科右中旗贫困现状分析 | 第28-39页 |
1. 人口压力增加导致草原压力加大 | 第29-33页 |
2. 耕地面积逐年扩展,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 | 第33-34页 |
3. 农牧民收人水平低下 | 第34-39页 |
(二) 科右中旗贫困原因研究 | 第39-42页 |
1. 生存环境脆弱 | 第39页 |
2. 历史原因 | 第39页 |
3. 缺乏提升经济发展能力的竞争优势 | 第39页 |
4. 人力资本匮乏 | 第39-40页 |
5. 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医疗严重滞后 | 第40-41页 |
6. 农牧民债务负担重 | 第41-42页 |
四、科右中旗扶贫开发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 第42-47页 |
(一) 科右中旗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果 | 第42-43页 |
1. 积极争取定点帮扶,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 | 第42页 |
2. 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 第42-43页 |
3. 促进了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 | 第43页 |
4. 建立健全贫困地区资源整合利用的新机制 | 第43页 |
(二) 科右中旗扶贫开发面临的问题 | 第43-47页 |
1. 扶贫开发主要以政府为主导,NGO 参与程度较低 | 第43-44页 |
2. 缺乏贫困群体的参与,效果不明显 | 第44页 |
3. 社会保障程度落后,人力资本水平低 | 第44-45页 |
4. 农牧民增收能力不足,自有资金投入困难 | 第45页 |
5. 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水平落后 | 第45-47页 |
五、科右中旗扶贫开发对策 | 第47-56页 |
(一) 政府主导、NGO 配合、贫困群体参与式扶贫开发 | 第47-49页 |
1.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 第47页 |
2. 加强 NGO 在扶贫开发的作用 | 第47-48页 |
3. 贫困群体积极参与 | 第48-49页 |
(二) “人”本式扶贫开发 | 第49-52页 |
1. 重视教育和培训 | 第50-51页 |
2. 加强公共卫生投入 | 第51-52页 |
(三) 保障式扶贫开发 | 第52-54页 |
1. 把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结合起来 | 第52页 |
2. 把扶贫开发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结合起来 | 第52-53页 |
3. 把扶贫开发与教育保障结合起来 | 第53-54页 |
4. 把扶贫开发与失地保障结合起来 | 第54页 |
(四) 资金投入式扶贫开发 | 第54-55页 |
(五) 科技投入式扶贫开发 | 第55-56页 |
六、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