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准噶尔盆地上克拉玛依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以五2东区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14页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第14页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第14-16页
2 区域地质概况第16-21页
    2.1 区域地理、地质背景第16-19页
    2.2 开发历程及生产现状第19-21页
3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第21-37页
    3.1 沉积微相识别第21-29页
        3.1.1 岩石类型第21-24页
        3.1.2 粒度分析第24-26页
        3.1.3 沉积构造第26-27页
        3.1.4 测井相类型第27-29页
    3.2 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第29-37页
        3.2.1 沉积相类型第29-30页
        3.2.2 沉积微相特征第30-37页
            3.2.2.1 辫状分流河道砂体第30-32页
            3.2.2.2 心滩第32-34页
            3.2.2.3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第34-35页
            3.2.2.4 溢岸砂体第35-36页
            3.2.2.5 河口坝第36-37页
4 层序地层格架第37-52页
    4.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第37-38页
    4.2 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特征第38-46页
        4.2.1 岩石相第40-44页
        4.2.2 测井相第44页
        4.2.3 短期界面旋回特征第44-46页
    4.3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第46-52页
        4.3.1 单井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第46-48页
        4.3.2 全区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第48-52页
5 层序格架内沉积相分析第52-62页
    5.1 单井沉积微相分析第52-54页
    5.2 联井沉积微相对比分析第54-56页
    5.3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分析第56-61页
    5.4 沉积相模式第61-62页
6 结论与认识第62-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附录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樊学—王盘山地区三叠系长2油藏沉积微相及成藏模式研究
下一篇:黔西盘关地区龙潭组煤层气系统沉积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