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区域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0-11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图像融合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各章节安排第17-20页
第二章 图像融合基本理论第20-34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空间域的图像融合方法第20-24页
    2.3 变换域的图像融合方法第24-26页
    2.4 融合图像的质量评价第26-32页
        2.4.1 主观评价方法第27页
        2.4.2 客观评价方法第27-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基于区域检测和NSCT的图像融合算法第34-48页
    3.1 引言第34-35页
    3.2 相关理论背景第35-37页
        3.2.1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第35-37页
        3.2.2 FT视觉注意模型第37页
    3.3 目标区域提取算法第37-38页
    3.4 基于区域检测和NSCT的图像融合算法第38-41页
        3.4.1 算法框架第38-40页
        3.4.2 融合规则第40-41页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1-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基于兴趣点和显著图的图像融合算法第48-66页
    4.1 引言第48-49页
    4.2 经典的视觉注意模型第49-54页
        4.2.1 ITTI模型第49-51页
        4.2.2 SR模型第51-52页
        4.2.3 CA模型第52-53页
        4.2.4 LMRM模型第53-54页
    4.3 基于兴趣点凸包和显著图的融合算法第54-58页
        4.3.1 兴趣点检测第54页
        4.3.2 去游离兴趣点第54-55页
        4.3.3 凸包第55-56页
        4.3.4 算法框架第56-57页
        4.3.5 融合规则第57-58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8-65页
        4.4.1 目标区域提取性能验证第58-63页
        4.4.2 融合结果与分析第63-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6-70页
    5.1 研究工作总结第66-67页
    5.2 研究展望第67-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致谢第76-78页
作者简介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货币政策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下一篇:美金刚硝酸酯衍生物释放一氧化氮能力与血管舒张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