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码头生产作业计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泊位计划 | 第12-14页 |
1.2.2 堆场计划 | 第14-15页 |
1.2.3 作业计划和生产调度 | 第15-16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码头物流系统建模与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1.3.1 码头物流系统复杂性研究 | 第17-19页 |
1.3.2 码头物流系统形式化建模研究 | 第19-20页 |
1.3.3 码头物流系统仿真建模研究 | 第20-23页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3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煤炭码头短周期装卸过程的复杂性分析 | 第25-35页 |
2.1 码头装卸生产系统流程分析 | 第25-27页 |
2.1.1 卸船作业流程分析 | 第25-26页 |
2.1.2 装船作业流程分析 | 第26-27页 |
2.2 码头短周期装卸生产复杂性分析 | 第27-29页 |
2.2.1 静态复杂性分析 | 第27-28页 |
2.2.2 动态复杂性分析 | 第28-29页 |
2.3 码头短周期装卸生产复杂性测度 | 第29-34页 |
2.3.1 静态复杂性测度 | 第30-31页 |
2.3.2 动态复杂性测度 | 第31-32页 |
2.3.3 码头三类复杂度计算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煤炭码头短周期装卸生产系统仿真预演模型 | 第35-48页 |
3.1 煤炭码头物流系统仿真预演机制分析 | 第35-38页 |
3.1.1 码头信息流和物质流分析 | 第35-36页 |
3.1.2 基于信息流和物质流的预演推进分析 | 第36-38页 |
3.2 仿真预演模型建立 | 第38-43页 |
3.2.1 仿真模型的对象及边界 | 第38-39页 |
3.2.2 仿真模型的元素及模块组成 | 第39-41页 |
3.2.3 系统的输入参数 | 第41-43页 |
3.3 仿真模型的调试 | 第43-47页 |
3.3.1 流程调试 | 第43-44页 |
3.3.2 作业参数调试 | 第44-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煤炭码头短周期作业计划仿真预演分析 | 第48-60页 |
4.1 仿真试验 | 第48-50页 |
4.1.1 仿真预演目标 | 第48页 |
4.1.2 试验设计 | 第48-49页 |
4.1.3 综合评价指标 | 第49-50页 |
4.2 昼夜作业计划仿真预演分析 | 第50-55页 |
4.2.1 单日作业计划预演分析 | 第50-53页 |
4.2.2 续贯作业计划预演分析 | 第53-55页 |
4.3 高峰作业计划预演分析 | 第55-59页 |
4.3.1 高峰作业试验设计 | 第55-56页 |
4.3.2 高峰作业系统分析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煤炭码头短周期装卸生产意外干扰事件对策研究 | 第60-67页 |
5.1 码头装卸生产意外干扰管理 | 第60-62页 |
5.1.1 码头装卸生产意外干扰分析 | 第60-61页 |
5.1.2 干扰恢复管理方法 | 第61-62页 |
5.2 基于仿真预演的实时干扰恢复 | 第62-66页 |
5.2.1 面向船舶到港偏差的干扰恢复 | 第63-64页 |
5.2.2 面向设备故障突发的干扰恢复 | 第64-6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总结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