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理论意义 | 第8-9页 |
2、实践意义 | 第9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3、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二、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4-23页 |
(一)现实背景 | 第14-16页 |
1、人类文明的飞跃与自然环境的破坏 | 第14-15页 |
2、人类自身的发展与自然的对象化 | 第15-16页 |
(二)理论资源 | 第16-23页 |
1、基督新教的自然价值观:敬畏生命 | 第16-18页 |
2、西方现代哲学对主客二元论的反思:作为存在的人与自然 | 第18-19页 |
3、近现代生态学的自然价值观:系统性与整体性 | 第19-21页 |
4、东方文化中的自然价值观:天人合一(儒)、六道轮回(释)、崇尚自然(道) | 第21-23页 |
三、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 第23-31页 |
(一)价值的创造性属性 | 第23-24页 |
(二)大自然所承载的价值 | 第24-26页 |
(三)自然的工具价值、内在价值和系统价值 | 第26-29页 |
1、内在价值的提出和含义 | 第26-28页 |
2、自然价值的客观性 | 第28页 |
3、自然的系统价值 | 第28-29页 |
(四)人类应对自然界承担道德义务 | 第29-31页 |
四、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 第31-35页 |
(一)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观的“革命性”贡献 | 第31-32页 |
(二)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观在实践中的应用 | 第32-35页 |
1、公共政策 | 第32-33页 |
2、环境伦理与企业义务 | 第33页 |
3、环境伦理与个人活动 | 第33-35页 |
五、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观在实践中的“两难” | 第35-40页 |
(一)冲突:作为价值主体的人与非价值主体的自然 | 第35-37页 |
(二)取舍:普遍价值与个体价值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