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国外自贸区研究述评 | 第9-10页 |
2.国内自贸区研究述评 | 第10-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2-17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2-14页 |
1.自贸区概念 | 第12页 |
2.行政管理体制概念 | 第12-13页 |
3.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界定 | 第13-14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1.政府与市场理论 | 第14页 |
2.政府再造理论 | 第14-15页 |
3.治理理论 | 第15页 |
4.法治政府理论 | 第15-17页 |
二、国内外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介绍 | 第17-26页 |
(一)国际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 | 第17-20页 |
1.国际先进自贸区案例 | 第17-19页 |
2.国际先进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特点 | 第19-20页 |
(二)国内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 第20-26页 |
1.优化管理架构与人员配置方面 | 第20-21页 |
2.推进简政放权方面 | 第21-22页 |
3.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方面 | 第22-23页 |
4.优化法治环境方面 | 第23-24页 |
5.建设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新体系方面 | 第24-26页 |
三、四川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现状 | 第26-33页 |
(一)四川自贸区基本情况概述 | 第26-27页 |
(二)四川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举措及成效 | 第27-33页 |
1.优化管理架构与人员配置 | 第27-28页 |
2.推进简政放权 | 第28-30页 |
3.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 第30-31页 |
4.优化法治环境 | 第31页 |
5.建设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新体系 | 第31-33页 |
四、四川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33-39页 |
(一)管理架构与人员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3-35页 |
1.条块分割及多头管理弊端 | 第33-34页 |
2.改革推进受行政层级约束 | 第34页 |
3.政务人员服务认知和能力不足 | 第34-35页 |
(二)推进简政放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5-36页 |
1.负面清单改革力度不够 | 第35页 |
2.审批权限相对分散 | 第35-36页 |
(三)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6-37页 |
1.政府监管衔接困难和监管负担重 | 第36页 |
2.诚信清单与监管体制机制的融合深度不够 | 第36-37页 |
(四)法治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7-38页 |
1.我国自贸区立法相对滞后 | 第37页 |
2.现有法律法规缺乏协调统一 | 第37-38页 |
(五)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8-39页 |
1.社会组织建设缺乏相应的体制、法律与政策保障 | 第38页 |
2.社会组织参与市场监管缺乏权威性 | 第38-39页 |
五、下一步四川自贸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考 | 第39-47页 |
(一)强化自贸区职能定位 | 第39-40页 |
1.形成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 | 第39页 |
2.探索建立部门领导交叉挂职机制 | 第39页 |
3.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 第39-40页 |
4.探索建立部门考评激励机制 | 第40页 |
(二)再造政府管理流程 | 第40-41页 |
1.提升政府管理绩效 | 第40-41页 |
2.提升管理流程的透明度 | 第41页 |
3.打破“条块”约束 | 第41页 |
(三)完善负面清单制度 | 第41-42页 |
1.进一步缩短负面清单长度 | 第41-42页 |
2.推进服务开放 | 第42页 |
3.完善负面清单配套机制 | 第42页 |
(四)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 | 第42-44页 |
1.提升政府监管能力 | 第42-43页 |
2.建立综合监管体系 | 第43-44页 |
3.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应用 | 第44页 |
(五)完善自贸区相关法律制度 | 第44页 |
(六)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法制建设、提供公共服务 | 第44-47页 |
六、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