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4页 |
1 食用菌菌渣研究 | 第11-14页 |
1.1 食用菌菌渣的主要成分 | 第11页 |
1.2 食用菌菌渣的营养价值 | 第11-12页 |
1.3 食用菌菌渣的利用现状 | 第12-14页 |
2 金针菇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2.1 金针菇简介 | 第14页 |
2.2 金针菇的营养价值 | 第14-15页 |
3 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15-17页 |
3.1 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15页 |
3.2 多糖的抗病毒活性 | 第15页 |
3.3 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 第15-16页 |
3.4 多糖的抗氧化作用 | 第16页 |
3.5 金针菇多糖活性研究 | 第16-17页 |
4 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 | 第17-18页 |
4.1 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分离技术 | 第17页 |
4.2 金针菇多糖提取纯化 | 第17-18页 |
5 a-葡萄糖甘酶研究概况 | 第18-22页 |
5.1 a-葡萄糖苷酶的结构与功能 | 第18-19页 |
5.2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5.3 a-葡萄糖苦酶抑制剂的研究现况 | 第20-22页 |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金针菇菌渣多糖的提取研究 | 第24-30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24页 |
1.1 材料 | 第24页 |
1.2 试剂 | 第24页 |
1.3 仪器和设备 | 第2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2.1 菌渣多糖提取工艺流程 | 第24-25页 |
2.2 最大吸收波长选择 | 第25页 |
2.3 标准曲线配置 | 第25页 |
2.4 浸提条件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3.1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6-27页 |
3.2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27-28页 |
3.3 正交试验 | 第28-29页 |
4 结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金针菇菌渣多糖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 第30-38页 |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30页 |
1.1 仪器 | 第30页 |
1.2 材料与试剂 | 第30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0-33页 |
2.1 吸附树脂的预处理和再生 | 第30页 |
2.2 大孔吸附树脂上样原料液制备 | 第30-31页 |
2.3 树脂的筛选 | 第31页 |
2.4 料液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31页 |
2.5 上柱流速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2.6 穿透曲线的考察 | 第32页 |
2.7 洗吸剂浓度的选择 | 第32页 |
2.8 洗脱流速的确定 | 第32页 |
2.9 洗脱曲线的确定 | 第32页 |
2.10 吸附树脂扩大试验 | 第32页 |
2.11 样品纯度的检测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3.1 树脂的筛选 | 第33页 |
3.2 料液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上柱流速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34页 |
3.4 穿透曲线的考察 | 第34页 |
3.5 洗脱溶剂浓度的确定 | 第34-35页 |
3.6 洗脱流速的确定 | 第35-36页 |
3.7 洗脱曲线的确定 | 第36页 |
3.8 吸附树脂扩大试验 | 第36页 |
3.9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及样品纯度检测 | 第36页 |
4 结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金针菇菌渣多糖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 第38-4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1.1 原料 | 第38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2.1 金针菇菌渣多糖提取物的预处理及Na_2CO_3溶液配置 | 第39页 |
2.2 PNP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9页 |
2.3 a-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 | 第39-40页 |
2.4 a-葡萄糖苦酶抑制剂活性测定 | 第40页 |
2.5 半抑制浓度的确定 | 第4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3.1 PNP标准曲线 | 第40-41页 |
3.2 阿卡波糖抑制a-葡萄糖苷酶活性IC_(50)的确定 | 第41页 |
3.3 金针菇菌渣多糖提取液抑制a-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 第41-4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金针菇菌渣多糖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试验 | 第43-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1.1 仪器与试剂 | 第43页 |
1.2 金针菇菌渣多糖的制备 | 第43页 |
1.3 金针菇菌渣多糖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室内生测试验 | 第43-44页 |
1.4 金针菇菌渣多糖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田间防效试验 | 第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5页 |
2.1 金针菇菌渣多糖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室内生测试验 | 第44-45页 |
2.2 金针菇菌渣多糖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田间防效试验 | 第45页 |
3 结论 | 第45-47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7-48页 |
1 结论 | 第47页 |
2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