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资本利得课税的基本理论 | 第19-29页 |
2.1 资本利得的界定 | 第19-21页 |
2.1.1 资本利得与资本性资产 | 第19-20页 |
2.1.2 资本利得与所得 | 第20-21页 |
2.2 资本利得课税的理论依据 | 第21-22页 |
2.2.1 综合所得课税理论 | 第21页 |
2.2.2 税收公平理论 | 第21-22页 |
2.2.3 税收调控理论 | 第22页 |
2.3 资本利得税效应分析 | 第22-29页 |
2.3.1 资本利得税的宏观经济效应 | 第22-26页 |
2.3.2 资本利得税的微观经济效应 | 第26-29页 |
3 我国资本利得课税现状分析 | 第29-36页 |
3.1 我国资本利得课税现状 | 第29-31页 |
3.1.1 企业所得税 | 第29页 |
3.1.2 个人所得税 | 第29-31页 |
3.1.3 土地增值税 | 第31页 |
3.2 我国税收制度中对资本利得课税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3.2.1 缺乏统一的资本利得课税政策 | 第31-32页 |
3.2.2 资本利得课税缺乏统一的指导原则 | 第32页 |
3.2.3 资本利得税涉及税种多而复杂,增加了征管成本 | 第32-33页 |
3.2.4 对资本利得税的税率单一,税收优惠不合理 | 第33-34页 |
3.2.5 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 第34-36页 |
4 资本利得课税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 第36-43页 |
4.1 英国资本利得课税概况及评价 | 第36-38页 |
4.1.1 英国资本利得课税概况 | 第36-37页 |
4.1.2 对英国资本利得课税的简要评价 | 第37-38页 |
4.2 美国资本利得课税概况及评价 | 第38-39页 |
4.2.1 美国资本利得课税概况 | 第38-39页 |
4.2.2 对美国资本利得课税的简要评价 | 第39页 |
4.3 台湾地区资本利得课税改革概况及失败教训 | 第39-42页 |
4.3.1 台湾地区资本利得课税改革概况 | 第39-40页 |
4.3.2 台湾地区资本利得课税改革失败教训 | 第40-42页 |
4.4 对我国的启示 | 第42-43页 |
5 中国资本利得税制的改革与完善 | 第43-52页 |
5.1 改革资本利得税制应遵循原则 | 第43-45页 |
5.1.1 保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原则 | 第43页 |
5.1.2 坚持税收的公平原则 | 第43-44页 |
5.1.3 体现税收的效率原则 | 第44页 |
5.1.4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 第44-45页 |
5.2 对资本利得课税改革的建议 | 第45-49页 |
5.2.1 将资本利得税纳入所得税体系 | 第45页 |
5.2.2 资本利得征税范围 | 第45-46页 |
5.2.3 税率的选择 | 第46-47页 |
5.2.4 税收优惠 | 第47-48页 |
5.2.5 对通货膨胀的调整 | 第48页 |
5.2.6 其他建议 | 第48-49页 |
5.3 资本利得税与整体税制的协调 | 第49-52页 |
5.3.1 资本利得税与证券交易印花税 | 第49-50页 |
5.3.2 资本利得税与不动产市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