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中国人力资本存量微观评价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7页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3-16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15页
        1.1.2 研究目的第15-16页
        1.1.3 研究意义第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32页
        1.2.1 人力资本概念研究第17-19页
        1.2.2 人力资本分类研究第19-22页
        1.2.3 人力资本效应研究第22-25页
        1.2.4 人力资本评价研究第25-30页
        1.2.5 研究评述第30-32页
    1.3 研究内容第32-33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3-34页
        1.4.1 研究方法第33-34页
        1.4.2 技术路线第34页
    1.5 创新点第34-37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第37-80页
    2.1 人力资本存量第37-44页
        2.1.1 概念辨析第37-39页
        2.1.2 特征第39-40页
        2.1.3 不同阶段发展趋势第40-44页
    2.2 国际型人力资本第44-54页
        2.2.1 全球公民与国际型人才第44-46页
        2.2.2 国际型人力资本的概念与特征第46-52页
        2.2.3 中国国际型人力资本构成第52-54页
    2.3 人力资本聚溢效应第54-61页
        2.3.1 概念辨析第54-55页
        2.3.2 多维理论解析第55-59页
        2.3.3 聚溢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第59-61页
        2.3.4 影响因素第61页
    2.4 人力资本微观评价第61-73页
        2.4.1 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第61-64页
        2.4.2 人力资本微观评价第64-69页
        2.4.3 人力资本宏观评价第69-73页
    2.5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第73-78页
        2.5.1 分类与比较第73-76页
        2.5.2 研究采用的评价方法第76-78页
    2.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三章 人力资本存量微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80-89页
    3.1 构建原则与思路第80页
    3.2 选择指标与构建体系第80-84页
        3.2.1 知识存量第81页
        3.2.2 能力存量第81-82页
        3.2.3 健康存量第82-84页
    3.3 各项指标含义第84-87页
    3.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四章 指标权重问卷调查与判断矩阵第89-100页
    4.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第89页
    4.2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调查第89-92页
        4.2.1 问卷的设计第89-90页
        4.2.2 问卷的预调查第90-91页
        4.2.3 确定问卷对象和调查员第91-92页
        4.2.4 正式问卷调查第92页
    4.3 指标重要性判断矩阵第92-99页
        4.3.1 特尔斐法数据整理第92-95页
        4.3.2 确定判断矩阵第95-99页
    4.4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五章 中国人力资本微观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确定第100-150页
    5.1 层次分析法(AHP)求解指标权重第100-113页
        5.1.1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第100-101页
        5.1.2 C第101页
        5.1.3 各类调查群体给出的指标权重第101-109页
        5.1.4 各类调查群体权重赋权与结果第109-113页
    5.2 结构熵权法求解指标权重第113-144页
        5.2.1 调查问卷原始数据的处理第113-122页
        5.2.2 结构熵权法的步骤第122-131页
        5.2.3 各类调查群体给出的指标权重结果第131-139页
        5.2.4 结构熵权法求解指标权重最终结果第139-144页
    5.3 两种方法获得权重结果比较第144-145页
        5.3.1 总体一致性第144-145页
        5.3.2 结果的差异性第145页
    5.4 综合赋权确定指标最终权重第145-149页
    5.5 本章小结第149-150页
第六章 中国人力资本存量微观评价指标量化第150-176页
    6.1 指标量化测评方法第150-155页
        6.1.1 指标量化评价的可行性第150-152页
        6.1.2 研究选定的指标量化评价方法第152-153页
        6.1.3 量化评价前期准备与预测试第153-155页
    6.2 自我评价第155页
        6.2.1 基本信息问卷第155页
        6.2.2 自我评价第155页
        6.2.3 填写个人基本信息问卷第155页
    6.3 专家会议打分评价第155-160页
        6.3.1 评价步骤与过程第155-156页
        6.3.2 评价结果统计第156-160页
    6.4 模糊综合评价第160-170页
        6.4.1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步骤第160-161页
        6.4.2 人力资本存量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第161-170页
    6.5 人力资本存量微观评价结果第170-175页
        6.5.1 本科生量化结果分析与验证第170-173页
        6.5.2 其他群体结果比较分析与验证第173-175页
    6.6 本章小结第175-176页
第七章 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对策建议第176-186页
    7.1 对策建议依据第176-179页
        7.1.1 相关理论第176页
        7.1.2 指标权重分析结果第176-178页
        7.1.3 个体微观评价结果第178-179页
    7.2 对策建议第179-185页
        7.2.1 高度重视人力资本存量的重要作用第179-180页
        7.2.2 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微观评价的作用第180-181页
        7.2.3 积极调动各方投资主体的积极性第181-182页
        7.2.4 重视培养与引进国际型人力资本第182-184页
        7.2.5 充分发挥人力资本聚溢效应作用第184-185页
    7.3 本章小结第185-186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86-189页
    8.1 结论第186-187页
    8.2 研究展望第187-189页
参考文献第189-20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00-201页
附录 1:中文版问卷第201-211页
附录 2:英文版问卷(部分样本)第211-215页
附录 3:韩国语版问卷(部分样本)第215-216页
附录 4:专家调整权重问卷表第216-217页
附录 5:评价体系指标量化个人前期信息问卷样表第217-220页
附录 6:教授专家外其他调查对象各级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第220-231页
附录 7:学生 2-19 的各级指标模糊综合评价得分第231-240页
致谢第240-241页

论文共2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铁矿石供需格局逆转后中国铁矿石资源战略储备研究
下一篇:硫化钼/碳及硫/碳复合电极材料性能与催化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