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一、绪论 | 第9-14页 |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基层政府公信力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2.基层公务人员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 1.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3.研究创新点 | 第13-14页 |
| 二、基层政府公信力与基层公务人员概述 | 第14-21页 |
| (一)基层政府公信力概述 | 第14-16页 |
| 1.基层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界定 | 第14页 |
| 2.基层政府公信力的衡量标准 | 第14-15页 |
| 3.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分析 | 第15-16页 |
| 4.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必要性分析 | 第16页 |
| (二)基层公务人员概述 | 第16-19页 |
| 1.基层公务人员的界定 | 第16-18页 |
| 2.基层公务人员的特征 | 第18页 |
| 3.基层公务人员的权力来源 | 第18-19页 |
| (三)改善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对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的意义 | 第19-21页 |
| 三、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具体表现及其对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机理 | 第21-27页 |
| (一)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的界定 | 第21页 |
| (二)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的具体表现 | 第21-23页 |
| 1.基层公务人员的滥用职权行为 | 第21-22页 |
| 2.基层公务人员的选择性行为 | 第22-23页 |
| 3.基层公务人员的消极性行为 | 第23页 |
| (三)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及结论 | 第23-25页 |
| (四)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对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机理 | 第25-27页 |
| 1.理念层面 | 第25-26页 |
| 2.建设层面 | 第26-27页 |
| 四、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 第27-32页 |
| (一)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 | 第27-30页 |
| 1.基层公务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 2.社会监督效率不高 | 第28页 |
| 3.政府制度不完善 | 第28-30页 |
| (二)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对基层政府公信力的危害 | 第30-32页 |
| 1.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损害政府形象 | 第30页 |
| 2.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阻碍政府职能有效履行 | 第30-31页 |
| 3.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影响服务型基层政府建设 | 第31页 |
| 4.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阻碍市场经济发展 | 第31-32页 |
| 五、防范基层公务人员失范行为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的途径 | 第32-39页 |
| (一)加强基层公务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 | 第32-33页 |
| 1.优化基层公务人员结构,增强基层公务人员整体素质 | 第32页 |
| 2.加强基层公务人员思想教育,激发基层公务人员服务意识 | 第32-33页 |
| (二)加大对基层公务人员的社会监督力度,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 | 第33-35页 |
| 1.加强舆论监督,保障信息公开 | 第34-35页 |
| 2.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夯实群众监督根基 | 第35页 |
| (三)完善政府相关制度,提升基层政府公信力 | 第35-39页 |
| 1.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激发基层公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 第35-36页 |
| 2.创新政府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率 | 第36-37页 |
| 3.完善问责机制,加大问责力度 | 第37-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附录 | 第42-44页 |
| 后记(含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