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21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四、研究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自治的重要性 | 第21-35页 |
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及其内涵 | 第21-24页 |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 | 第21-22页 |
(二)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 第22-24页 |
二、村民自治的内涵 | 第24-25页 |
三、村民自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第25-27页 |
(一)村民自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 第25-26页 |
(二)村民自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 第26页 |
(三)村民自治促进了农村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 第26-27页 |
(四)村民自治能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 第27页 |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自治的相关理论 | 第27-30页 |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人民自治理论的提出 | 第28-29页 |
(二)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人民自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第29-30页 |
五、我国几代领导人关于农民自治问题的思想 | 第30-35页 |
(一)毛泽东的民主自治思想 | 第30-32页 |
(二)邓小平的民主自治理论 | 第32页 |
(三)江泽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思想 | 第32-33页 |
(四)胡锦涛的民主自治思想 | 第33-35页 |
第二章 新农村村民自治发展的历程和成就 | 第35-46页 |
一、村民自治的产生 | 第35-36页 |
二、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36-40页 |
(一)村民自治制度的确立和推广阶段 | 第36-37页 |
(二)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践和成熟阶段 | 第37-38页 |
(三)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阶段 | 第38-40页 |
三、村民自治取得的成就 | 第40-46页 |
(一)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 第41-42页 |
(二)使“四个民主”深入人心 | 第42-43页 |
(三)提高了广大村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能力 | 第43-44页 |
(四)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 第44-45页 |
(五)维护了农村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新农村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46-58页 |
一、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 | 第46-53页 |
(一)农村经济发展不足与村民自治之间的不协调 | 第46-48页 |
(二)村民自治中权力与权利之间相互掣肘 | 第48-50页 |
(三)村民自治中法律与村规民约之间冲突 | 第50-51页 |
(四)村民自治中宗族势力干预 | 第51-53页 |
二、村民自治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53-58页 |
(一)农村经济发展与村民自治不协调的原因 | 第53-54页 |
(二)职权范围模糊导致矛盾产生的原因 | 第54-56页 |
(三)法律与村规民约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因 | 第56-57页 |
(四)宗族势力干预对村民自治消极影响的原因 | 第57-58页 |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的对策 | 第58-67页 |
一、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经济 | 第58-59页 |
二、明确职权范围,改革政府体制中不合理部分 | 第59-61页 |
三、完善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 | 第61-62页 |
四、遏制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负面影响 | 第62-64页 |
五、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提高民主参与质量 | 第64-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