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1-13页
一、个人信息与个人信息权的基本问题第13-21页
    (一)个人信息第13-16页
        1.个人信息含义的界定第13-14页
        2.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第14-15页
        3.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第15页
        4.个人信息的分类第15-16页
    (二)个人信息权第16-17页
        1.个人信息权的概念第16-17页
        2.个人信息权的性质第17页
    (三)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第17-21页
        1.客体范围第18页
        2.权利性质第18页
        3.权利内容第18页
        4.保护方式第18-21页
二、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第21-25页
    (一)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状况第21-22页
        1.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历史状况第21-22页
        2.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现况第22页
    (二)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第22-25页
        1.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制度困境第22-23页
        2.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现实问题第23-25页
三、国外有关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状况第25-31页
    (一)有关国家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状况第25-26页
        1.美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状况第25页
        2.德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状况第25-26页
        3.日本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状况第26页
    (二)国际组织或机构的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状况第26-28页
        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状况第26-27页
        2.联合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状况第27页
        3.欧盟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状况第27-28页
    (三)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模式分析第28-31页
        1.分散保护模式第28-29页
        2.统一保护模式第29页
        3.折衷模式第29-31页
四、对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进一步完善第31-41页
    (一)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应当采取折衷模式第31-32页
    (二)我国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的内容第32-37页
        1.基本原则第32-34页
        2.权利内容第34-35页
        3.保障制度第35-37页
    (三)对个人信息权的限制第37-38页
        1.公共利益第37-38页
        2.第三人的利益第38页
        3.公众知情权第38页
    (四)引入个人信息权保护的代表诉讼制度第38-41页
结语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P2P网络借贷法律规制研究
下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自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