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来源与指导思想 | 第8-9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8-9页 |
1.1.2 指导思想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1.2.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课题创新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2 课题创新 | 第12-13页 |
第2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与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理论 | 第13-19页 |
2.1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 第13-16页 |
2.1.1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溯源 | 第13-14页 |
2.1.2 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意义 | 第14-16页 |
2.2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理论 | 第16-19页 |
2.2.1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理论简述 | 第16-17页 |
2.2.2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理论的价值 | 第17-19页 |
第3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中国中亚的经贸合作 | 第19-33页 |
3.1 中国中亚深化经贸合作的利弊条件 | 第19-23页 |
3.1.1 中国中亚深化经贸合作的有利条件 | 第19-22页 |
3.1.2 中国中亚深化经贸合作的阻碍因素 | 第22-23页 |
3.2 中国中亚经贸合作的状况 | 第23-28页 |
3.2.1 中国中亚经济贸易合作 | 第24-25页 |
3.2.2 中国中亚直接投资合作 | 第25-26页 |
3.2.3 中国中亚技术转让合作 | 第26-28页 |
3.3 中国中亚经贸合作的特点 | 第28-29页 |
3.3.1 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与失衡性 | 第28页 |
3.3.2 经贸合作的区域化和机制化 | 第28-29页 |
3.3.3 合作主体的多元化和地方化 | 第29页 |
3.4 中国中亚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3.4.1 认知障碍与利益分歧 | 第29-30页 |
3.4.2 结构失衡和机制待完善 | 第30-31页 |
3.4.3 多种风险并存带来挑战 | 第31-33页 |
第4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下中国中亚经贸合作的未来方向 | 第33-39页 |
4.1 借鉴区域合作经验和利用各方资源 | 第33-34页 |
4.1.1 借鉴区域经济合作经验 | 第33页 |
4.1.2 利用资源和发挥示范效应 | 第33-34页 |
4.2 协调利益认知和调整贸易结构 | 第34-35页 |
4.2.1 增加集体认同和深化利益认知 | 第34页 |
4.2.2 优化贸易结构和完善政策支持 | 第34-35页 |
4.3 完善机制建设和统筹国家大局 | 第35-37页 |
4.3.1 完善合作机制和创新地区合作 | 第35-36页 |
4.3.2 统筹国际国内和重视地方作用 | 第36-37页 |
4.4 理智参与博弈和积极规避风险 | 第37-39页 |
4.4.1 开拓合作空间与应对复杂博弈 | 第37-38页 |
4.4.2 积极预测评估和学会规避风险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