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2.1 国内外混沌理论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2.2 国内外农村社会治理问题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可能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20-26页 |
2.1 混沌理论的内容及哲学意蕴 | 第20-24页 |
2.1.1 混沌理论的内容 | 第20-21页 |
2.1.2 混沌理论的基本特征 | 第21-22页 |
2.1.3 混沌理论的哲学意蕴 | 第22-24页 |
2.2 农村及农村社会治理的概念 | 第24-26页 |
2.2.1 农村的概念 | 第24页 |
2.2.2 农村社会治理的概念及历史发展 | 第24-25页 |
2.2.3 农村社会治理的特殊性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混沌理论应用与农村社会治理结合的分析 | 第26-31页 |
3.1 混沌理论在各实践领域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3.1.1 混沌理论在气象领域中的应用 | 第26页 |
3.1.2 混沌理论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 | 第26页 |
3.1.3 混沌理论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3.1.4 混沌理论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 第27页 |
3.1.5 混沌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 第27页 |
3.2 农村社会治理与混沌理论结合的可能性 | 第27-28页 |
3.2.1 农村社会治理具有混沌理论特征中的不平衡性 | 第27-28页 |
3.2.2 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展现出“奇异吸引子”状态 | 第28页 |
3.2.3 农村社会治理事务具有混沌理论特征的多样性 | 第28页 |
3.2.4 农村社会治理内容具有混沌理论特征中敏感性 | 第28页 |
3.3 混沌理论对农村社会治理治理方式创新的启示 | 第28-31页 |
第四章 合肥市农村社会治理基本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31-39页 |
4.1 合肥市农村社会治理的基本现状 | 第31-37页 |
4.1.1 合肥市概况 | 第31页 |
4.1.2 合肥市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1-37页 |
4.2 合肥市农村社会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39页 |
4.2.1 区划扩大后政府管理思维创新仍待加深 | 第37页 |
4.2.2 城乡经济快速发展下农村发展相对滞后 | 第37-38页 |
4.2.3 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中社会治理缺乏统筹 | 第38页 |
4.2.4 农村地区发展中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混沌理论视野下创新合肥市农村社会治理的路径 | 第39-53页 |
5.1 混沌理论视野下创新农村社会治理路径坚持的原则 | 第39页 |
5.1.1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 第39页 |
5.1.2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39页 |
5.1.3 依法治理的原则 | 第39页 |
5.1.4 科学发展的原则 | 第39页 |
5.2 混沌理论视野下创新合肥市农村社会治理路径 | 第39-53页 |
5.2.1 破除确定性思维实现社会治理协同“善治” | 第40-44页 |
5.2.2 树立敏感性思维构建个体良性发展的环境 | 第44-47页 |
5.2.3 结合非线性思维强化合肥市农村文化建设 | 第47-49页 |
5.2.4 重视复杂性思维提高法治及社会保障水平 | 第49-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6页 |